2024兩會前瞻|政冷經熱 兩岸合作民間先行

2023年11月舊金山APEC「習拜會」後,中美對台海問題形成基本共識,但今年開年以來,台灣總統大選後一連串的事件,包括春節前夕陸方片面改變M503航線、陸漁船在金門海域翻覆引發糾紛等,反而令兩岸敵意不斷上升,值得警惕。

中美對峙下,兩岸政治互動跌入冰點,短期難改善,但各領域互動仍持續進行,一項發展中的新趨勢是:官方或白手套單位難以發揮功能,各式各樣民間自發性對口組織於是站上了第一線。此一民間先行的方式,雖是兩岸關係倒退的象徵,各界仍對其緩和關係並創造破冰新契機有所期待。

去年下半年以來,陸方不斷鼓勵並深化兩岸民間交流。譬如去年11月「海峽兩岸交流融合月」在深圳舉行;今年2月24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在台商新春聯誼會也強調,堅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導向,將建構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的台胞台企政策支持體系。

其中作為聯結兩岸經貿產業交流紐帶的ECFA,成為觀察兩岸關係重要指標。尤其今年1月陸方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並點名農漁、機械、汽車零組件及紡織等產品,此一議題再是政治上的攻防辯論,真正進入一個全新的動盪時期。

工商團體坦言,面對停滯的兩岸情勢,為今之計,就是民間要靠自己想辦法維繫交流,一方面藉此緩和緊張氛圍,二方面也持續深化產業合作。

業者們的構想是,想打破當前的兩岸僵局,要從善意的堆疊開始做起,按「民間先行、政府支持」原則,藉由經貿領域交流、產業合作,累積更多的互信與善意,創造對話契機。譬如,我方新政府應盤點對大陸限制的2千多項產品進口清單,並相關產業溝通,適時開放對台灣產業衝擊較小的產品項目,以緩解大陸對台貿易制裁的力道,並創造新的協商空間。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非正規教育課程最高補助6000元 符合資格者3月15日前申請
《櫃買市場》重訊違規 敏成健康挨罰1萬元
不爽拋售輝達遭批評 女股神曝買入點:早已賺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