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將移除蔣中正遺像、蔣公銅像站也更名

▲政大校內會議日前決議,將移除四維堂蔣中正遺像、蔣公銅像站更名好漢坡站。圖為四維堂蔣中正遺像。(圖/政大學生會提供)
▲政大校內會議日前決議,將移除四維堂蔣中正遺像、蔣公銅像站更名好漢坡站。圖為四維堂蔣中正遺像。(圖/政大學生會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蔣中正為政治大學首任校長,在台復校後,有許多建築物以黨政人物命名,校內並有多座蔣中正銅像,近年隨著轉型正義的推動,政大學生屢有抗爭,進而驅使政大修改校歌歌詞、遷移總圖書館內的蔣中正銅像,近日政大校內會議再通過2項學生提案,將移除四維堂內的「蔣中正遺像」,以及將校內公車站「蔣公銅像站」更名為好漢坡站。

政大前身為中國國民黨籌設的中央黨務學校,首任校長為蔣中正,設立目的即為配合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政治管理人才,因此從校訓、校徽及校歌等各方面,都與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象徵呼應,具黨國色彩曾被戲稱為黨校。

近年來因應轉型正義,政大學生會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並與政大野火陣線等學生自治團體積極推動校內威權象徵移除或轉型。

校方於106年成立「檢討現行校歌委員會」,經校務會議投票後,將校歌「實行三民主義為吾黨的使命,建設中華民國是吾黨的責任」修改為「實踐民主法治是我們的使命,維護自由人權是我們的責任」,並採新舊版本並行;107年經校務會議投票,決定將中正圖書館大廳的蔣中正坐像,遷移至華興育幼院,但保留山上校區的騎馬銅像。

政大學生會昨(15)日在臉書表示,已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在本學期的總務會議及學務會議分別提出校園公車站改名及四維堂蔣中正遺像處置的討論案,經會議審議,作出蔣公銅像站更名好漢坡站、移除四維堂蔣中正遺像等結論。

政大學生會指出,四維堂的蔣中正遺像並非以紀念榮譽校長為名,而是尊崇蔣中正統治者身分的展現,且屬於促轉條例所提到的「威權統治者象徵」;四維堂由學務處管轄,因此在學務會議提出「以民主審議方式決定對四維堂蔣中正遺像之處理方式」。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代表意見多元,有學生代表認為可以在遺像旁加註適合的介紹即可而無須移除,也有學生代表反對任何更動,最後該案交付表決,以8張同意票比6張不同意票通過撤除遺像的處理方案。但在移除之前,將會把撤除前的樣貌留影存檔,放到政大記憶網供大眾檢閱;移除之後,遺像也會由學務處與圖書館商議,移至妥當處保存。

針對蔣公銅像站更名提案,政大學生會認為,交通運輸站點的命名應以顯示其所處位置為主,但現名「蔣公銅像」的公車站,實際上卻離蔣中正銅像有一大段距離,反而跟同學們俗稱的「好漢坡」(往返自強五、六舍的長階梯)比較近。且公共領域中使用「公」此一尊稱,亦顯現威權尊崇,「蔣中正」及其隱含的威權符號有形無形地四散,仍持續淺移默化、影響大眾對台灣威權統治者的認知與歷史記憶。

因此,政大學生會在總務會議上提案討論,會議決議於下學年更動校園公車班次及路線時,將該站更名為好漢坡站;同樣基於顯示所處位置的原則,原「山上運動場」站將同步更名為六期運動場;此外,原蔣公銅像與山上運動場站也是台北市聯營公車237路的站名,會議決議後續由總務處行文台北市公運處同步更改站名。
​ 
政大今天回應,學校已經行文台北市公共運輸處,著手進行公車站名更改作業;至於四維堂的蔣公遺像移除後,則會轉移到圖書館內的校史館留存。

政大學生會說,該會已依促轉條例,提出決定威權統治者蔣中正遺像的處理方式,但並未提出討論與蔣中正遺像遙遙相望的國父遺像的處理方式,但隨著台灣主體意識發展,有部分支持轉型正義的論者認為「台灣不應該紀念黨國機器的維繫者」,進而表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亦不應該被紀念。

政大學生會指出,同一道理,政大校園中也有許多以黨國要角命名的建築或其畫像,例如四處可見的孫中山畫像、以陳果夫命名的果夫樓、以戴季陶命名的季陶樓等,縱使其並未執掌過台灣政壇和遷校後的政大,但希望大眾可以進一步思考,是否要繼續紀念這些黨國推手以及面目模糊的「國父、先烈們」?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台灣國成員突襲中正紀念堂!「持槍」瞄準蔣公銅像 最終遭壓制
今日廣場》薛曉蘋/台南的轉型正義與桃園的威權復辟
政院籌組中正紀念堂轉型小組 鄭文燦任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