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荷蘭溺水自救教學 降低戲水傷亡

近來秋老虎發威,不少民眾還是會選擇戲水消暑,但溺水意外也時有所聞。消防署統計近五年,每年平均有902人溺水,死亡有500多人。但國際上,我們如果以荷蘭,這個填海造陸的國家,作為借鏡,就會發現他們的年平均溺水案件低於100件,算一算,溺水率不到台灣的一成。專家表示,其實台灣是輸在起跑點,自救教學的年紀與制度,都遠不及荷蘭。

自稱游泳醫生,經營頻道,主攻自救技巧,29歲森教練,求學時加入泳隊,才種下種子。

游泳醫生 森教練:「我覺得我那時候的教練,其實就已經很注重(自救)這件事情,所以根深蒂固影響到我自己,所以我自己對學生來說,我上課一定會講自救。」

游泳醫生 森教練:「好,大家聽到水母漂,第一件事情都會想說,就是抱著膝蓋做對不對。我們就是全身放鬆讓他漂就行了,好,看我示範一次,水母漂就這樣趴在水中。」

游泳教練 楊宗桓:「當你感覺要沒氣的時候,我們會用手去夾水,把自己的頭抬起來換一口氣。」

游泳教練 宓厚德:「(所以這個動作會很累嗎?) 不會啊,就是當你游完,很喘的時候,你要調節你的呼吸,就是要吸氣吐氣,就是用韻律呼吸的方式。」

來到天母克強公園游泳池,民間專業救生班,成員年齡層大學以上,為期三周課程,第一周就是教自救。

大學生 王芃:「基本上如果你不來上(救生班),很少人會知道,真正自救應該要怎麼做。」

大學生 陳元皓:「學校泳隊偏(泳技)訓練為主,自救的話可能比較沒有。(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北市水上救生志工協會總幹事 陳勝彥:「(連最基本的自救(觀念)都沒有,大概這樣的人數占幾成?) 基本上 將近快九成(學員)。」

反觀同樣是臨海國家,荷蘭親水教育從小全面展開。

萊頓大學講師 波拉克:「小孩子開始(學游泳),大約5歲,有時候4歲或6歲。」

家長 洪友婷:「我女兒學的是民間的,就是另外一套系統,那除了符合政府的規範之外,他們可能還有多餘的課程,譬如說(模擬)從冰湖裡落水。」

幼兒園小娃娃年紀,重複練習的基本功,首重溺水時的應變訓練。

家長 洪友婷:「游泳而且還不戴蛙鏡,為什麼?」

小朋友 洪艾伶:「就是溺(水)的時候,你也不會馬上爬去岸上拿你的蛙鏡。」

萊頓大學講師 波拉克:「在荷蘭,完整的游泳證照共分成3個等級,A、B和C,要完成A到C的認證,可能要花上2年時間,必須學會好幾種水下自救和救人的技能。」

家長 洪友婷:「甚至B級的話,還要去模擬意外落水的狀況,也就是不能穿著游泳衣,或者是從後面落水。」

游泳醫生 森教練:「現在游泳教育在課程裡面,但是他們上課都是大鍋炒,所以就是全部人丟下去,第一個,教練的素質是一個問題,他也沒有這個(自救)概念。」

北市水上救生志工協會理事長 黎榮章:「我們現在今年也開始嘗試開,叫做救生基礎體驗班,就是我們不求他能夠救人,但是我們訓練他能夠自救。」

借他人之鏡,反照台灣,四面環海,平均每年卻有900多件溺水意外,一發生又搬出禁令,高溺水率該如何扭轉,看來必須仔細檢討。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