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30周年 教育部次長:檢討累積弊病 有明星學校就難解升學壓力

民國83年的「410教育改革大遊行」,今天滿30周年。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確實可看到孩子的成長進步,但也會檢討累積弊病,他並說,只要有明星高中、明星大學的存在,學習壓力就很難解除;不過教育部近年還是有做一些努力,包括推動高中職早自習新制、減少周會天數等,讓學生有更多自主規畫學習的空間。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10日列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成效及未來策略」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中央社)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10日列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成效及未來策略」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中央社)

410教改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訂教育基本法等訴求,對台灣的教育政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教育部專案報告「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成效及未來策略」,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教文會召委)質詢時,問及教育部如何看待教改30年來的發展。林宜瑾表示,410教改有時代背景,當時是台灣經濟發展、民主化的初期,教改促使知識的普及,對國家發展確實有好處,「把教改打得一無是處,大可不必。」

林宜瑾並指出,教改有許多肉眼無法看見的價值,包括新一代青年邏輯思辨能力、權利意識、人文素養的提升,以及大學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等。外界的批評包括學歷貶值、私校退場等,也涉及部分人士對大學「菁英教育」的想像。面對批評,政府應將少子女化衝擊當成轉機,持續追求教育的精緻化、公共化。

對此,林明裕表示,410教改30年來,經過多次政黨輪替,但目前執政的政府,有責任檢討累積下來的弊病。

民進黨立委陳秀寶質詢也提到,教育團體指教改有不符期待的地方,包括沒達成「小班小校」、技職教育弱化,升學壓力也沒有減輕,仍然有大量學生須課後補習、每天睡不到8小時,呈現出「學習疲勞」。

林明裕回應,教改是不斷的歷程,各方評價不一。他從基層教育工作者出身,認為教改30年來,確實有正面的進展,可看到孩子一年、一年的成長進步。

但林明裕也坦承,教改確實有一些負面的影響,包括私校退場、高教品質等,教育部也會持續檢討。他並認為確實有必要再召開全國教育會議,一同討論未來的發展方向。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