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代替教完」 學英文變有趣

中國時報【林志成╱專訪】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說,台灣中小學英語老師上課幾乎都在趕進度,學生真正的學習常在補習班、安親班及家教中完成,沒有外部資源的偏鄉及經濟弱勢小孩,可能變成「棄英族」,升學考試加考英聽,確實對這族群造成影響。 不過他又認為,國人若有好的英語能力,有助於國家競爭力。他支持升學考試加考英聽,政府要做的是,設法將偏鄉孩子的英語能力拉上來,「或許給每人一台MP3播放器,讓他們可隨時聽英語」。 陳超明在台東及高雄的偏鄉國中小推動「教會代替教完」的新教學法,「台灣中小學英語老師好像要學生未來成為英語系教授,因此教很多沒用的東西。」陳超明說,國內英語教育必須改變。 陳超明說,台灣學生高中結束前要學完所有英文文法,但之後有9成用不到,升學加考英聽,可引導老師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盡早學會實用的英語說、聽能力。 陳超明指出,先有語言、才有文字,但台灣中小學英語老師總是先教單字、文法,最後才教會話,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如先讓學生學會說、聽簡單英語,他們在路上可跟外國人聊幾句,因為有成就感,學英文會更容易。 陳超明舉例,有些小朋友不會用英語說「8」、「9」,但「7」、「11」卻是朗朗上口,因為路上一大堆7-11便利商店。可見生活中用得到的英語,每個人都很容易學會。 台東綠島商家如果會說英語,特別能吸引外國觀光客。有些開店的家長,迫切希望小孩學會做生意要用的英語,綠島一些國中校長因此和陳超明合作,教導學生實用英語。 陳超明還建議台東縣政府,由國高中生組成「外交小尖兵」,外賓來的場合,讓學生上場接待,英語能力很快就會提升。 「偏鄉學校不缺英聽教學設備,關鍵在於如何引導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陳超明認為,升學考試加考英聽對偏鄉生不利,但不是不考,而是要營造英語說聽環境,學生能力自然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