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部落格人物典範 嘉義縣雙溪附幼老師蔡瑾靜
位於嘉義縣朴子邊陲的雙溪社區,是一座凋零老化的農村,這裡的年輕人多數外移,只剩老人家堅守家園,在蔡瑾靜老師任職的雙溪附幼,就有高達五分之三的學生是來自隔代教養與新住民家庭,家庭生活功能不彰,使孩子自理能力低落,沒洗頭的、不洗澡的、身上老是有不明傷口孩子的比例驚人,讓蔡瑾靜深感不捨地表示,如果我有能力,希望我可以幫助他們,改變他們的命運。
蔡瑾靜從課程調整著手,以提升自我能力為優先,她認為,幼兒園是幫助孩子打地基的黃金學習階段,應以提升多元能力為基礎,未來才能面對更多學習上的挑戰。
「孩子的一生,不是只有37個注音符號和數字1到100而已!」她透過「學習角」情境規劃模式,讓小朋友能依照自己的興趣及意願,在教室不同的學習區角中自主探索;並將原本每天都必須進行的寫字課程,縮減為每2天進行一次,其他時間則安排了豐富的體能遊戲、數學練習、健康主題課程以及為手部肌肉做訓練的剪貼、美勞等等。
然而,專業的改革、希望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心,並未受到家長青睞。「幼兒園就是小一的先修班」是當時多數家長的認知,他們更認為,如果一個老師不強調讀寫算,回家作業太少,就是沒有認真教書,認知的差距,終於引發了集體抗議事件。
「就是因為這些家長弱勢、不懂教育,才更需要像你這樣的好老師。」校長的支持,讓原本信心瀕臨崩潰的蔡瑾靜,最後願意留下來,繼續為孩子奮鬥。然而,接下來的發展是,成果展、親子活動家長們都拒絕參加,每年招生人數也從原本的30人,一路下滑到只剩18人,讓蔡瑾靜感到無比挫敗。
民國90年,娜莉颱風來襲,教室嚴重淹水,設備與資料幾乎全數毀損,眼見20天後即將進行教育部評鑑,大夥卻束手無策。蔡瑾靜興奮的說,優等前五名將獲得20萬獎金,可以用來改善我們的設備,更重要的是:我想要得獎,想藉此證明,一路走來,我們對教學的堅持是對的。於是,她與同事不眠不休地搶時間、整頓環境、修補資料,最後終於使雙溪附幼如願拿到了評鑑特優第一名的肯定。
事實上,無需證明,蔡瑾靜對幼教理念的堅持、對偏鄉學童無微不至的關懷,是有目共睹的;同年,她更獲得了嘉義縣特殊優良教師肯定,無論閱讀磐石推手、教育大愛菁師獎以及師鐸獎獲獎名單上,都少不了她的名字,她的專業與付出,逐漸引起社區家長側目。
蔡瑾靜老師不斷在課程上精進學習,97學年配合國小部參加教育部推動的「閱讀專案-分享式閱讀」,再加上其自編課程,使孩子的閱讀力大獲提升,2年後,雙溪附幼這一所日漸凋零的偏鄉小校,竟成為嘉義縣第一所課綱實驗園所,終於獲得家長認同,不僅社區孩子逐漸回流,就連布袋、新港等鄰近鄉鎮的家長,也爭先恐後地將孩子送至雙溪附幼就讀,跨區排隊抽籤,幾乎成了雙溪附幼招生時的常態。
「事情不在難不難,而在於有沒有意義,如果有,就要去堅持和努力。」大班時,班上來了一位中度肢障和語障,走路需要攙扶、連吸吮都有問題的孩子,老師們想盡辦法照顧訓練他,希望他能夠在進入小一之前做到獨立行動。
訓練需要時間才能看見成效,當孩子必須升讀小一特教班時,蔡瑾靜提出了續讀一年大班的建議,孩子的腦子並沒有障礙,留在這裡,才有更多與一般同學互動,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許多人勸蔡瑾靜不要自找麻煩,但她重視孩子的未來,因為這就是老師存在的意義。
緩讀一年的時間裡,經過不斷訓練,痛苦與流淚,孩子終於在畢業前,學會了靠自己走路、吃飯與人互動,如今於啟智學校讀書,時常帶手作糕點來與老師們分享。蔡瑾靜老師認為,孩子的成長,就是教育路上最美的風景。一個孩子,一所偏鄉小校,當全世界都選擇放棄的時候,蔡瑾靜不放棄,也因為不放棄,讓她看見了教育路上最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