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創20+|從矽谷看台灣 橘子蘋果培養未來程式人才

教育新創20+|從矽谷看台灣  橘子蘋果培養未來程式人才
教育新創20+|從矽谷看台灣 橘子蘋果培養未來程式人才

束凱文期待將來能複製台灣經驗,將自家產品結合海外教學機構,推廣資訊教育。曾千倚攝

2019年,新課綱正式上路,國中課綱的最大亮點就是「將程式設計納入」,許多家長因此開始重視對他們而言陌生的領域。然而,相對於歐美從國小開始學寫程式,台灣的程式教育起步仍不算早。而2013年成立的橘子蘋果程式設計學苑,早已帶著推廣兒童程式教育的理想,以程式教學機構的先行者之姿,在全台開枝散葉,已經有超過40個教學據點。

創辦人賴岳林(Raymond Lai)一路在美國求學、並到矽谷知名軟體公司工作,但在某次招募台灣軟體團隊的過程中,他觀察到台灣資訊教育的不足,因此起心動念,決定回台灣推廣程式教育,2012年開始親自跑到小學免費教程式設計、2013年成立台灣第一間資訊教育公司橘子蘋果,束凱文被這樣的理念與行動力打動,2014年,決定收掉自己的創業公司,加入橘子蘋果。

「台灣軟體人才起步非常晚,比爾蓋茲、祖克柏大學的時候就休學創業,有些大學生想學他們,但其實這兩個人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有非常強的技能,」束凱文看到了台灣與海外經驗的明顯落差,「所以這些『矽谷科技金童』,在台灣很難複製,因為還沒有涵養。」束凱文打了比方,就像通常學鋼琴會從小開始,要培養寫程式技能,也該從小養成思維和慣性。

畢業自成大電機系束凱文,頂著名校光環,本有進到知名公司的可能。他直言,自己不是因為看到商機才進到橘子蘋果,是因為「我知道這件事有意義,而且這件事我幫得上忙。」賴岳林在橘子蘋果的角色比較像導師,公司營運大權交就由較年輕的束凱文帶領團隊繼續前進。

橘子蘋果除了開設補習班教孩子學寫程式,也培育師資,而且還自主研發了各年齡程式設計課程、線上程式設計工具、教學平台與程式教育繪本等等,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生,都有符合年齡的課程。

橘子蘋果同時提供實體課程與線上課程,實體部分,目前課程規劃是以兩年六階段的架構,從第一階段培養抽象的流程、資料的改變視覺化的能力,到建立運算思維,理解到元件的功能及背後的邏輯,進而學著開發網頁遊戲、HTML5的網頁應用,最後認識資料庫的基本原理與操作,能夠實作軟體專案開發。而線上課程除了預錄好的內容,也有同步直播的課程。縱然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還是有許多家長讓孩子到補習班上實體課;於此同時,新推出不久的線上課程也在成長,「疫情之後,預估線上占比大約兩三成。」束凱文說。

希望學生理解「為什麼」

「我喜歡把複雜的事情講得簡單,我還滿會組織、重整,淺顯易懂的把它呈現,讓對方短時間了解,這對我來說很有成就感。」沈著冷靜、說話快速的束凱文,在談到對教學的興趣時,語調開始洋溢熱情。他笑說,從學生時期自己就有這個特質,「我喜歡幫助別人搞懂事情。我很雞婆,常常多跟他們嘮叨幾句:『這個怎樣怎樣做就好了。』」他教別人寫程式debug,不直接跟對方講哪裡有問題,而是一步步引導對方看裡面的原理和彼此的關聯。

「我不喜歡他只知道不能怎麼做,但不知道為什麼這樣?」避免直接給答案、用問題引導的教學法,例如在教學上,很多課程是從基本指令教起,橘子蘋果採取反向策略,讓學生先看到成果,再拆解原理,讓學生不只是學程式「語言」,而是有能力可以做出一個網頁或是App。

團隊文化求務實 橘子蘋果盼「走得遠」

程式教育的教學,不只學生在吸收新知,老師也需要不斷長進。為了對師資培訓、教育心理學有更紮實的學理基礎,管理與教學雙棲的束凱文進入師大資訊教育研究所進修,「我想更加了解我現在在做的事,還有哪裡可以更好?」在團隊文化中,橘子蘋果特別注重「務實」,因為束凱文明白,新創公司往往充滿理想與熱情,不過「理想帶團隊往前走,務實讓我們走更遠。」

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很看好程式設計教育的前景,他表示,全球都需要這樣的新人才,加上題目比起創客更聚焦,教材也有可透過平台的延伸性,有機會長成跟英語一樣的垂直市場。蘋果芽切入時間早,且有線上課程,應該可以考慮如何把能量放大,走到海外市場。

束凱文表示,橘子蘋果目前主要銷售對象是學生家長,商業模式以B2C(對消費者)為主,期望將來逐漸打開B2B(對學校機構)市場,甚至進入體制內。2019年,橘子蘋果開始嘗試朝海外拓展,已在中國重慶簽下第一間海外加盟店;除了在中國各城市發展,也預計在5年內打入日本及東南亞市場。

「我們希望定位自己教育軍火商,用教材賺錢。」他自豪地用連鎖咖啡店來比喻。「我們就像星巴克,到哪裡品質都有保證。」

Box
創辦人: 賴岳林 / 執行長:束凱文
公司名稱: 蘋果芽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服務:實體/遠端程式設計教學服務、各年齡程式設計課程、教學平台與程式教育繪本
公司網址:https://orangeapple.co/
帶來的教育改變: 成為台灣兒童程式教育先驅,提供體制外資源(例如平台),支援體制內的程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