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聽林全裁示?玉山計畫先斬後奏倉促上路
撰文=薛如真 (圖片來源/Odyssey@flickr)
台灣的高等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師生比過高、學校過多、教授出走潮都可能是壓垮高等教育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因應少子化,自106學年度起教育部裁示調降大學的生師比,自32%調降至27%,但仍遠高於各國平均數字,大學教授的負擔依舊重。
行政院長林全7月初指示教育部,要教育部研議為大學教授加薪,這個動作被質疑是因為年金改革對大學教授退休金大砍特砍之後的補償,挽回大學教授支持度的亡羊補牢之舉。當教授們在國內授課的生師比負擔較重、薪水又沒保障的同時,教授出走潮變一發不可收拾,因此林全的說法一出,教育部果真快馬加鞭祭出「玉山計畫」,希望能拉回大學教授的心,「玉山計畫」預計在明年(2018年)元旦起實施。
不過「玉山計畫」推出後,學界似乎不太買單,不僅批評聲浪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甚至已經開始有教授戲稱此計劃根本不是「玉山計畫」應該叫「造山計畫」。
玉山計畫,到底吸引了誰?
為挽回出走的大學教授,並延攬國際人才,教育部的玉山計畫主打加薪、加薪、再加薪,分為玉山學者、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10%三項。
針對被選為玉山學者的學者,除每年年薪外,最高可再支領500萬的額外加給,並一次核可3年。而在高教深耕計畫中,獲選為國際競爭及研究中心的大學得以支用補助金額的20%為彈性薪資,其他學校則以5%計,預估總計約20億元經費。
此外,教授的學術研究也可獲得10%加給,教授學術研究加給由現行54,450元調整至59,895元,而公立大學教授每月實質所得由107,525元調整為112,970元,每月調升5,445元,調整幅度約5%。
教授薪資調升,每月年薪約可高達150萬,若再獲選為玉山學者,每年最高約可請領650萬元。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611萬、香港城市大學的460萬相比,確實數字較高。總計下來,玉山計畫年經費約56億元,三年將達168億元,但這麼單純以錢吸人才的手法,是否真能成為吸引教授留在台灣甚至國際人才留台的誘因?也引發多方質疑。
爭議一:年輕學者未來在哪裡
玉山計畫的推動,讓人感覺教育部似乎終於開始要善待人才了,不過細究其中可以發現,玉山計畫所保障的,絕大多數是已有相當經濟地位的大學教授,忽略了其他高教師資的待遇制度。而彈性薪資的制度,也僅嘉惠少數人,最棘手的新進教師留人問題還是沒解決。
此外,玉山學者的遴選制度也引發爭議。根據教育部的資訊,玉山學者將比照學術獎及國家講座的審查模式,由教育部或跨部會組成審查委員會,依不同學術領域進行審議。不夠清楚的選人方式,讓第一線教師人員質疑根本要具備「資深」以及「一定學術地位」才能獲選。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不僅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也一樣有機會獲選,希望3年內達到500人次的目標。
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也說明,目前計畫仍在蒐集資料階段,日後也會辦理許多相關諮詢會議,審核機制會廣徵各界意見。
爭議二:計畫太短期
依據教育部現行規劃,玉山計畫的走期約三年,卻將斥資168億元,不只所費不貲,也可能看不到成效。就國外攬才計畫而言,短短三年的計畫走期,即使國外人才願放下手邊研究來台任教,三年後是否還有相同或更高的保障,也是個未知數。
也因此,即使教育部帶頭發出高額薪資,恐怕延攬到的也只會是已退休、或屆齡退休的老教授們,真正掌握國家未來、能做出學術研究的中生代與新生代教授是否領情,也還有待商榷。
爭議三:資源過度集中
根據統計數字,國內大學生約6至7成皆就讀私立大學,但玉山計畫對於公立大學的補助較高,恐怕會使教授人才都往公立大學跑,對私校學生的生師比不僅沒有幫助,還可能再度引起私校教授出走潮。
私校教師權益已頻頻受威脅,縮減薪水、縮編人力樣樣來,各種巧立名目的手法都不奇怪,教育部卻再度帶頭拉開差距。對此,全國教師總公會認為, 教育部應先要求私校依據「私立學校法」,以保障私校教職員應有權益。
高教問題,花錢就能了事?
教育問題盤根錯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使制度崩毀,教育經費占GDP比率、專任教師與兼任教師比例、師生比、少子化等等都是本質問題。教育部倉促推動玉山計畫,也被質疑根本只是想花錢消災,全教會更開重口批評「企圖以銀彈攻勢掩蓋整體高教問題」。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表示,比起花大錢補助,教育部需要檢視是否資源只集中在少數人、教師薪資最低標準等等問題,而不是再保障已處高位教授的利益問題。玉山計畫走期僅3年,粗估卻將耗資將近170億,是否也會排擠到其他教育相關事宜預算。對於這些爭議,在倉促上路之前,教育部都要出面說清楚、講明白。
延伸閱讀
■ 為了省錢桃園黨部電燈、冷氣都不開 國民黨真窮到這般田地?
■ 小英、林全請告訴我們 這場「缺電鬧劇」還有誰得利?
------------------------------------
Yahoo奇摩新聞邀請「三明治世代」投稿!你是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三明治世代」嗎?憂心台灣教育、煩惱父母健康、憂慮自己未來,來用文字表達你的看法,希望政府能夠做什麼?或者分享自己的經驗,如何做個開心的三明治世代?。快來投稿—->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