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性暴力趨勢增!搶時間扣私密影片 范雲疾呼加速核發保護令

《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已經施行26周年,婦女救援基金會、民進黨立委范雲今早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親密關係權力控制認知調查」統計結果,性影像相關保護令
《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已經施行26周年,婦女救援基金會、民進黨立委范雲今早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親密關係權力控制認知調查」統計結果,性影像相關保護令

《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已經施行26周年,婦女救援基金會、民進黨立委范雲今(27日)上午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親密關係權力控制認知調查」統計結果,共同呼籲政府要宣傳權控認知意識和平權親密關係,補足家事法庭人力以核發保護令,尤其是性影像相關保護令應盡速核發,社會救助法審核標準也應考量受暴婦女處境以脫離經濟控制。

衛福部統計2019年至2023年的家庭暴力事件通報,都以親密關係暴力(含婚姻/離婚/同居)通報件數最多,自2019年統計依序占49.85%、47.90%、47.14%、47.85%及48.36%。婦女救援基金會服務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已有27年經驗,每年服務2000位以上的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而數位性暴力被害人屬於親密關係也占4成以上。

婦援會為進一步了解民眾對於親密關係權力控制認知狀況,設計「你被權力控制了嗎?親密關係權控認知調查」線上問卷調查,針對18歲以上國人進行調查,調查時間從今年4月17日至6月12日,共收集606份回覆問卷,調查採取線上調查方式,設計有填寫者背景資料與親密關係權力控制認知兩大部分題目,權控認知題目有經濟、關係、情緒、肢體、性、數位性別暴力等六面向共30題題目,整體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可接受。

調查結果,共609人填寫,性別比例女性有473人(77.7%),男性有136人(22.3%)、18至39歲超過半數(53.5%)、性傾向以異性戀居多(82.8%)、教育程度以大學/專以上為多(92.9%)、目前感情狀態以正在婚姻關係中最多(43.0%)、目前工作狀態以全時工作最多(59.1%)、宗教信仰部分近五成為傳統信仰(49.3%)、居住地區以北部地區做多(59.3%)。

填寫者有7成8聽過親密關係權力控制認知,主要從社群平台認識權控概念,問卷發現「經濟」性別部分權控認知的平均分數最低、「關係」部分權控認知的平均分數最高,所有的題目中有4成填答者對經濟部分「未經對方同意,直接拿取對方的錢財或刷對方的信用卡」不同意比例最高,而6成8對經濟部分的「要求對方需經過同意才能用錢」同意比例最高。

性別差異部分,發現女性的權控認知程度高於男性,又以性部分的權控面向差異更大,性別在各題項認知同意的差異高達1成以上,肢體和數位性別面向最多,非異性戀的認知程度高於異性戀;非異性戀女性高於異性戀女性。進一步將填答者的社會人口變項與親密關係權力控制認知程度,分成高、低兩組分析,高認知者具有女性、研究所以上、單身特性,低認知者具有60歲以上、居住在東部及離島地區特性。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說明,親密關係中權力控制經常出現以愛為由,合理化控制行為,如同以伴侶為由發生性行為,男性較會認為這是伴侶之間理所當然的親密行為,但對於女性來說則更看重彼此情緒與情感交流,若無法覺察為權力控制,被害人會自我譴責,或是選擇隱忍的方式面對暴力。

范雲表示,調查顯示,台灣社會對於親密關係權控性的認知不足,恐導致親密關係暴力被簡化為「夫妻打架」。若是如此,我們對於侵害人身安全的瞭解,幾乎是停留在26年前。

另外,范雲指出,若家暴被害人遇上貧窮處境,脫離受暴更是難上加難,根據現行社會救助法,低收入戶的申請與戶籍綁定,導致受暴者若要申請低收,可能需要回到受暴的戶籍地、甚至和施暴者共同申報所得。近期衛福部預告修正草案,更訂定家暴被害人必須提出離婚訴訟,才能獨自申請,恐再次加深被害人脫離經濟控制、脫離受暴處境的困難。

范雲呼籲衛福部,社救法審核標準,應考量受暴者處境,不應以「提起離婚之訴」為要件,才能讓受暴者脫離經濟控制,進而脫離受暴環境或關係。

杜瑛秋指出,依司法院統計,每年保護令聲請、家事案件年年增加,光是2023年底家事案件未結件數高達2萬8803件,但審理的法官等相關司法人員卻未同步增加,導致嚴重影響審理和核發速度,以2023年暫時保護令平均終結日數長達23.71日,而通常保護令平均終結日數長達50.37日。

杜瑛秋認為,司法人力不足導致保護令審理核發速度受影響,嚴重影響到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及相關權益,尤其是數位性暴力可能因為核發速度太慢造成被害人陷入數位性暴力循環裡。

杜瑛秋補充,若只聲請通常保護令,空窗期等待很久。另外,緊急保護令4小時就核發下來,但須警察、社政人員聲請,若善用這部分,性影像趕快扣住,不會被散佈,可以降低很多數位性暴力發生。

杜瑛秋坦言,數位性暴力有越來越多的趨勢,統計親密關係4成5是數位性暴力,還沒有包含非同居的親密關係,都算在「其他」類,數位性暴力的親密關係很多大部分很多是約會關係,還沒進入同居,也蠻多分手暴力的。

她說,被威脅恐嚇要散佈影片,就要趕快扣住影片,若已經上網要趕快下架,有些網站是衛福部性影像中心那邊去叫他們下架都下不來的,必須原po者下架。

杜瑛秋分析,影像有可能被誘拐,也有些是自願,例如對方說做紀念,但是即使同意拍攝也沒有同意要散佈出去,有蠻多是被分手後的報復行為,這類影像特色是看不到男性的臉,如果是偷拍攝錄就會有,或男性的臉被遮掉,有一方臉被遮掉,就很清楚就是知道是對方故意的。

婦女救援基金會與范雲共同呼籲政府跨部門合作,強化權力控制認知的宣導,提升大眾認知「親密關係暴力本質是權力控制」,另也呼籲司法院,盡快補足家事法庭人力,加速保護令核發的時間,尤其是性影像相關保護令,有效降低被害人持續被權力控制,並呼籲衛福部,社會救助法修法時,審核標準應考量受暴婦女處境,不應以「提起離婚之訴」為要件,讓受暴婦女脫離經濟控制,進而脫離受暴環境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