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化身公民電廠 1年內發電造福學生及華岡居民

中國文化大學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著眼陽明山地區供電脆弱等問題,提出「光明頂 : 陽明山公民電廠綠能新願景」,與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合作在文大建置社區公民電廠,預計1年內設置完成發電,屆時將直接造福陽明山居民,文大所得租金則用於照顧弱勢學生,達成多贏目標。

文大校長徐興慶與淡水社大董事長、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理事主席許慧明,6日下午在文大完成簽約儀式,未來雙方將攜手利用校園內大賢、大莊兩館樓頂,打造全國第一所設於大學內的社區公民電廠。臺電配電處陳銘樹處長說,屆時每日可發電2,000千瓦,將是新北地區最大的公民電廠。

中國文化大學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提出「光明頂 : 陽明山公民電廠綠能新願景」,預計1年內設置完成發電。(文大提供)
中國文化大學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提出「光明頂 : 陽明山公民電廠綠能新願景」,預計1年內設置完成發電。(文大提供)

徐興慶表示,文大向來注重節能減碳與大學社會責任,並自2018年開始執行光明頂計畫,協調並串聯在地村里組織、臺電、市政府、社區大學、NGO、社會企業平臺及設備廠商等構成協力網絡,積極推動陽明山綠能的開發應用,並廣邀居民參與「綠益共享」方案。今天是光明頂計畫落實的里程碑,他感謝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協助建置,以及副校長王淑音帶領社會學院及總務處執行USR計畫。

許慧明表示,淡水社大自2017年起積極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主動規劃開設智慧綠能社區、公民電廠與地方創生相關課程,並號召社區伙伴以最低入社股金1萬元方式,於去年五月成立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他說,文大這座公民電廠具劃時代意義,希望藉此能讓文大師生與華岡社區居民,親近能源議題並認識再生能源及公民電廠,進一步讓文大與華岡社區伙伴參與能源轉型運動,並將社區發展為智慧綠能社區。

當天長期致力推動綠能的立委洪申翰、臺北市議員黃郁芬,以及文大校友、上海商銀經理廖仁傑等也出席與會。洪申翰期許各大學都能提出前瞻能源計劃、成立新能源小組,也希望文大學生多參與公民電廠、成為種子人才,把新能源觀念帶到其他學校;黃郁芬則稱許文大踏出改變的第一步,並希望再生能源轉型步伐能一路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