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總《匠人魂》第46集27日上線 陳坤厚回探臺灣電影黃金歲月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中華文化總會出品《匠人魂》系列推新作,第46集「刻畫時光的人」明(27日)上午8點在文總社群上線,邀請第60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電影導演陳坤厚參與拍攝,他走過一甲子的電影人生,透過他的視角帶大家一起看見早期臺灣電影的黃金歲月。

文總表示,「每一部電影的製作,都是一趟嶄新的旅程」,這句話可在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導演陳坤厚身上窺見一二。他的每一部電影,不僅都是嶄新的旅程,更為臺灣電影及土地留下重要的見證。

陳坤厚參與的電影,有許多文學作品的身影,像是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蕭麗紅《桂花巷》,及改編自鍾肇政的同名小說《新魯冰花》等,而眾多作品中,改編自朱天文小說的《小畢的故事》,更被公認為「臺灣新電影」的開端,兼具藝術與票房,是臺灣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

陳坤厚提到,過去中影公司從業人員採取師徒制,從擦拭機器開始學習,他回顧當時,光是擦鏡頭就學了好幾個月,「365天的心意都在電影學習上,一旦有機會獨當一面的時候,學習過程的所有東西都很紮實。」

陳坤厚擔任攝影師的第一部作品,是《乾坤三決鬥》(1971),自此開始慢慢建構自己的影像風格,後續他與李行導演合作多部電影,對電影製作有了完整認識,並直到《秋決》(1972)古裝場景的美術陳設考究,他以光線、運鏡等手法進行影像協調,領會到一個畫面的最終呈現,需要每一位劇組人員對諸多細節的處理,這也是他自認真正出師的作品。

陳坤厚以《汪洋中的一條船》拿下金馬獎最佳攝影獎,而後他的鏡頭逐漸從片場撤出,搖入現實的場域,並經歷搭景到外景的技術銜接;1983年,陳坤厚執導《小畢的故事》,坦露他對電影的態度:「它(小畢的故事)完全是生活曾經有過的,沒有無病呻吟的的情節,都是你我在成長過程中間曾經看到的。」他尋覓相應的拍攝場景,鑽研如何拍出孩童的自然率真,將同代人的共體經驗化為一部成長電影,並以此部作品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匠人魂》第46集「刻畫時光的人」27日文總社群上線,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陳坤厚,帶大家看見早期臺灣電影黃金歲月。(取自文總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