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戰役與第六集團軍的覆沒

1942年7月中旬,第六集團軍在最高統帥保盧斯將軍的指揮下向斯大林格勒發起了進攻。短短幾個星期之後,德國似乎眼看就要實現目標。8月,德國軍隊攻入斯大林格勒,並開始一步步奪取這座城市。與此同時,納粹宣傳機器在德國國內對德軍的勝利做了大肆渲染。德軍最高統帥部預言,蘇聯紅軍10月中旬將瀕臨滅亡。

這完全是一個謬誤,因為,德國軍隊始終沒能完全佔領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的每座房屋都成為雙方爭奪的對象。但德國百姓卻並不了解實情,德國人聽到的關於東線戰場的消息全部是正面的報道。希特勒本人也大肆炫耀德國的勝利。11月8日,他在慕尼黑宣布了德軍佔領斯大林格勒的消息:

“我想去伏爾加,去伏爾加地區某個特定的城市。這個城市正巧和斯大林同名。但我去那裡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因為那裡的意義非常重要。那是一個3千噸貨物的巨型中轉站,這才是它的吸引力所在。大家知道嗎,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已經拿下了這座城市。”

蘇聯紅軍反攻 納粹封鎖消息

在德國人歡呼雀躍的同時,前線卻出了問題。蘇聯紅軍開始反攻。保盧斯將軍統帥下的第六集團軍秋季出現了後備役不足的問題。而與此同時,蘇聯紅軍卻擴充了兵力。11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反攻。最初的目標並不是第六集團軍,而是德國的僕從國軍-羅馬尼亞的第三集團軍。這支部隊裝備差,無力抵御蘇聯的進攻。1942年11月19日,形勢發生了不利於德國的轉變。但德國國內封鎖了有關消息。納粹宣傳機器報喜不報憂。納粹新聞廣播報道說:

“11月21日,元首總部消息:國防軍最高指揮部透露,斯大林格勒以南和卡爾梅克平原上的敵人在強大的坦克火力掩護下發動了進攻。一支敵人機械化部隊被殲滅。頓河下游德國和羅馬尼亞軍隊也頑強抵抗。一支突圍的蘇聯騎兵加強團被重新包圍並被殲滅。”

霍爾斯特.燦克的步兵師也在此刻接到命令,撤離原來的陣地,去增援第六集團軍。但霍爾斯特.燦克及其部下並不了解蘇聯人發動反攻的確切情況。霍爾斯特.燦克說:

“那幾天特別混亂,我們根本不知道蘇聯人已經挺進了多遠,他們的兵力狀況怎麼樣,有可能在哪些地區不斷發動進攻?11月底至12月初,我們被迫在西部開辟了一條新的戰線,這時,我們才知道,我們已經被包圍了。但11月19日之後那些天的形勢對我們來說完全是不透明的。”

德軍自始至終都沒能突破包圍圈。保盧斯將軍在包圍圈收緊前一天向最高指揮部請求,為避免被包圍的危險,撤回第六集團軍。但指揮部不為所動。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指揮部下令,竭盡全力死守斯大林格勒。對這一決定有關鍵性影響的是空軍最高指揮官赫爾曼.戈林作出的瘋狂保證,從空中向被包圍的25萬德國士兵提供補給。這一承諾卻一天都沒有真正得到過落實。

共22個師在斯大林格勒落入了包圍圈。當年21歲的高炮中隊士官特奧.貝爾格拉特也身在其中。希特勒死守的命令也傳達到了他和戰友那裡。但大家都沒有對這個災難性的決定公開抱怨過。特奧.貝爾格拉特說:“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畢竟還是德國的元首。部隊是以他的名義參戰的。士兵面對國旗所立下的愚蠢的誓言當時還有一定的束縛力。”

德國士兵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德國士兵為忠實於元首和祖國而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當時的條件越來越惡劣。11月底開始下雪。德軍被包圍後,後勤供應狀況迅速惡化。霍爾斯特.燦克回憶說:“12月起,供應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例如,每日的面包配額不超過50克,或許還能喝上一碗熱湯。因為我們養了為數不多的幾匹馬以供不時之需。”

飢惡和寒冷降低了士氣。士兵們看不到前途和希望。這時,卻傳來了德國部隊計劃從外部增援解救的消息。霍爾斯特.燦克和戰友們都象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包圍圈內的士兵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救援行動上。失敗已經成為一個令人傷心的既成事實。特奧.貝爾格拉特和霍爾斯特.燦克所在的部隊也從此喪失了希望。燦克說:“聖誕節過後,我們逐漸明白了,救援行動顯然沒有成功。因此,我們很可能無法突出重圍。”

被包圍的德國部隊12月和次年1月份損失慘重。不僅是俄國人的子彈,飢餓和寒冷也奪去了不少德軍官兵的生命。1943年初,第六集團軍已經損失了10萬名士兵。1943年1月8日,蘇軍最高指揮部建議德國人體面地投降。但希特勒卻下令堅持,保盧斯不敢違抗希特勒的旨令。幾天之後,蘇軍的最後攻勢開始了,由此奠定了第六集團軍覆滅的命運。

對被包圍的士兵來說,出路只有少數可憐的幾條:或犧牲在戰場,或突圍逃跑,或被關進可怕的蘇軍戰俘營。個別人卻還有另外一條出路:在被包圍的幾個星期裡,德國空軍成功地從斯大林格勒運送出了3萬名傷員。特奧.貝爾格拉特就是其中之一。他是1月19日負傷的,搭乘最後一批德國飛機離開了斯大林格勒。

一切縱橫交錯發生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貝爾格拉特在沒來得及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之前就已經坐到了一架飛機裡。這時,他才明白,他是多麼幸運。他說:“我坐在飛機上,內心雖然比較平靜,卻還沒有反應過來,自己是如何在一刻鐘之內就從這個人間地獄升到了天上。飛機在雲層上方飛行,以便在蘇聯殲擊機到來時迅速潛入雲層。我當時默默地坐著,什麼也不想,靜靜地享受這一切。”

與此同時,斯大林格勒的結局就在眼前。蘇聯紅軍將包圍圈切割成幾段。第六軍的覆沒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即使面臨這樣的災難,納粹的國內宣傳機器卻依然調門不改。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10周年紀念日那天,帝國元帥戈林宣布,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了。他說:“哪怕一千年之後,任何一個德國人提起斯大林格勒這個字都會肅然起敬,他們將回想起,德國在那裡奠定了最終勝利的基礎。”

德軍投降 9萬戰俘只6000返回德國

但末日還是不可阻擋地到來了。1943年1月31日,南段包圍圈內,保盧斯及其部下投降。二月2日,北部包圍圈內的德國士兵也緊跟著投降。二月3日,德國國防軍最高指揮部宣布:

“元首總部消息:國防軍最高指揮部宣布,斯大林格勒會戰已經宣告結束。保盧斯元帥模範領導下的第六集團軍在強大敵人和惡劣條件的雙重壓力下戰敗了。”

至此,斯大林格勒會戰作為官方歷史已經結束了。但對霍爾斯特.燦克來說,情況卻並非如此。1943年2月1日,他落入了蘇軍戰俘營。他在重返德國之前度過了7年的鐵窗生涯。盡管如此,霍爾斯特.燦克和特奧.貝爾格拉特卻仍然是幸運的,他們畢竟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幸存者。

1942年冬季至1943年,共有14萬5千名德軍士兵斃命於頓河及伏爾加河之間地區。他們或陣亡,或死於飢餓和寒冷。9萬多人遭遇到了和霍爾斯特.燦克同樣的命運,被關進了蘇軍戰俘營。他們當中只有約6000人回到了德國。部分人甚至10多年之後才得以重返故鄉。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結果。蘇聯方面也傷亡慘重。據粗略統計,蘇聯紅軍陣亡50萬人,受傷及被俘者60萬人。

從1942年11月蘇聯紅軍反攻開始到次年二月初德國投降,其間過去了整整76天。斯大林格勒會戰在後人眼裡最終成為無謂性犧牲的代名詞。

© 2023年DW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DW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