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代的難題】誰是鴨子?誰在打雷?

台灣很多「東南亞新二代」並不是新聞,從統計資料可發現,東南亞配偶子女佔每年台灣新生兒比例,也已從 2004 年的 7.97%,下滑到 2016 年的 2.17%。然而,近一年來包括監察院在內的政府各單位,又開始關注一個新興東南亞新二代議題,就是所謂的「跨國銜轉學生」(註)問題。

(註:根據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所長鍾鎮城的定義,「跨國銜轉學生」就是曾經在國外接受一定期限的教育,或多次往返於台灣或其他國家接受不同體系教育方式的學生。這些學生常因中文能力與其他學生有落差,被迫接受降級就讀,或是進入「特教班」。)

許多東南亞跨國婚姻家庭是相對經濟弱勢,配偶從東南亞來到台灣後,還得要工作補貼家庭經濟,加上台灣的托育資源稀缺,有些家庭在生育兒女後,會面臨「養不起」或「沒人幫忙帶小孩」的困境。這時,將兒女送回越南、印尼等「母國」扶養,就成了更便宜經濟的選擇。

長年從事新移民服務的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張美茹解釋:「新二代分三塊,一塊是土生土長、一塊是回母國又回來、一塊是繼親家庭 (Step Family)。後兩者在跨文化適應上會比較困難。」通常這樣的家庭有很多狀況,有些父母有婚姻問題,有的是中低收入戶、或是雙薪家庭,無法照顧小孩,需要娘家支持系統幫忙。通常是其中一塊出問題,小孩才會被送回母國。之後送回台灣,也沒有想好配套,回來就是且戰且走。

她以越南籍配偶、新二代為例,指出:「(在台灣生活)再辛苦,也比在越南好。所以她在台灣賺錢,送回越南養,是比較簡單的。很多姐妹離婚後,有身分證或其他手段留在這邊工作,後來有些人會覺得越南的教育可能不如台灣,甚至覺得留在越南沒出息,就把孩子接回台灣,但他們沒有想到孩子回來會有適應問題。」

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所長鍾鎮城則說:「這議題最關鍵有兩個,就是語言和認同。目前最大問題還是在語言。學校都用中文授課,一旦你中文不通,無法學習,人際溝通也沒辦法。」他表示,許多他接觸過的返國新二代,原先在越南、印尼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回台後沒有受到適當的語言輔導,導致其他學科表現連帶下滑。這樣的結果,並非學生不努力,而是教育體制無法接住這些學生,才害了他們。

完整報導請見:新二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