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免疫療法 治療晚期膀胱癌新選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8旬賴伯伯 27日吃了 2個便當,平日會騎機車巡田逛廟,沒想到,他竟是膀胱癌患者,所幸因加入免疫療法試驗計畫,又分在實驗組,且對藥物有反應,讓醫師也誇是一百分病人,送了背包要他重拾登山樂,也提醒出現血尿要速就醫。
台灣楓城泌尿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蒲永孝表示,膀胱癌、輸尿管癌、腎盂癌都屬於泌尿上皮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全球最高,每年約新增 3700名患者,每年更有 1400人因而死亡。
蒲永孝表示,膀胱癌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手術切除、化療、放射線療法與舊的卡介苗灌注免疫療法 (BCG)等,但化療常見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瀉、手腳麻痛等副作用,且 30年來處於無新藥發展的治療瓶頸,即便接受化療療程或舊的卡介苗灌注免疫療法,療程結束後復發機率仍高,一旦復發轉移, 5年存活率只剩 6%,最後還可能面臨摘除膀胱的命運,不僅心理上難以接受調適之外,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賴伯伯就是在 7、 8年前發現血尿,經診斷為膀胱結石,因此不以為意,直到突然需摘除腎臟,嚇得讓他直奔台大醫院求診,確診後接受標準療程,雖挺過化療副作用,腫瘤也有縮小,但也因副作用造成體重下降、身形消瘦等。後來接受新的免疫療法臨床試驗計畫,又被排進實驗組用藥,在有效反應下,賴伯伯不僅沒有化療時的不適,病情也控制得相當良好,至今已 2年沒有復發,胃吔好到一餐可吃兩個便當。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長庚免疫腫瘤中心主任張文震表示,新的免疫藥物出現,讓曾接受化療藥物治療,但不願再繼續接受化療治療的晚期膀胱癌病友,有了新的選擇,且免疫療法治療一旦有效果,可以持續治療很久,不會產生抗藥性,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讓醫界引領期盼的是,新的療法未來也能應用於其他癌症治療領域,應用的範疇十分廣泛。
張文震提醒,膀胱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吸菸、長期接觸染料或工業污染、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等,而水喝得少、常憋尿也容易讓膀胱癌找上門,因此除了定期檢查之外,若有血尿的狀況發生,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千萬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