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熱「病例翻倍」老幼都中鏢 台大醫:近1成童因併發症住院

目前約有5%至10%小朋友因為併發哮吼、肺炎或脫水等情形住院。 圖非新聞當事人,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目前約有5%至10%小朋友因為併發哮吼、肺炎或脫水等情形住院。 圖非新聞當事人,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上周新增623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前一周新增329例,案例數幾乎翻倍,且重症個案包含未滿1歲幼童,醫師指出,目前約有5%至10%小朋友因為併發哮吼、肺炎或脫水等情形住院;年長者確診情形,也較前段時間增加2至3成,只要從急診入院的長者,基於風險考量會安排住院,呼籲民眾該重新備妥酒精、快篩與口罩等防疫物資,並盡可能接種疫苗。

國內上周新增623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周新增329例上升,疫情正式進入Omicron疫情以來第六波流行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疫情處於上升階段,預計在8至9月達到高峰;另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南部3個月男嬰,6月中旬出現發燒、咳嗽有痰、流鼻水等症狀,隔天又出現呼吸困難、呼吸喘,就醫發現為新冠陽性,並且X光顯示有肺炎,因為有呼吸窘迫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已順利出院。

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指出,大部分的小朋友確診的症狀表現以輕症為主,但約有5%至10%可能因為併發症需要住院,在2歲以下幼兒常見的症狀,包含影響到氣管造成哮吼症、肺炎等,還有些小朋友可能會因為吃不下而造成脫水,需要住院打點滴治療。

張鑾英提醒,小朋友出現聲音沙啞、咳嗽出現聲音粗、類似狗吠聲的情形,呼吸時出現雜音或肋骨凹陷、胸骨下緣凹陷、喘等症狀,甚至可能因為喘而吃不好或睡不好就是警訊,如果症狀持續超過3天,如發燒超過3天、反覆燒燒退退、咳嗽症狀變嚴重等,要盡快帶到醫院就診;而小便量減少、活力不佳、嗜睡等,則可能是脫水警訊,家長也需要特別留意。

重症個案部分,張鑾英表示,大多是有心臟病或腦性麻痺等先天性疾病個案,容易因為新冠產生呼吸衰竭,不過沒有像2022年疫情期間,出現那麼多腦炎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個案,也許是因為大部分都已確診過或已接種疫苗。

成人部分,台大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說,門診觀察年長者比較多,推測比前段時間增加2至3成左右,從急診入院的,因為年紀大、風險高,就會安排住院,建議年長者、慢性病等免疫力較差的病人施打疫苗,也提醒民眾備妥口罩、快篩和酒精等防疫物資。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交往3個月見家長!女子見男友爸爸傻眼:是炮友 曾在公園這樣做
男友說要存錢拒絕出國 她決定「獨旅」對方卻爆炸!眾人狂這樣勸
他開冷氣定時3小時涼了就關 網曝爽吹整晚關鍵:反而更省錢
奧客結帳怒喊「知道我是誰嗎?」 店員神回1句話對方乖乖付錢走人

看更多相關新聞
第六波新冠真的凶!全台通報人數「翻倍」短短一周暴增623例
怕確診?沒打疫苗、沒確診過的「易高燒+痠痛」要小心 台大醫:有練過有差
新冠KP.2是什麼?新冠KP.2確診有哪些症狀?確診後該怎麼辦?
爸媽快筆記!兒科醫師公布嬰兒確診COVID-19四大症狀
新冠又來了!前台大醫分析「2種人」症狀偏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