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致死率不高,得了不會怎麼樣?──病毒背後,你看不到的骨牌效應

Visualization of coronavirus multiplying with a background of people at a train station concours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獨立評論

文/呂文慧

從3月14日以來,國內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案例每天都有大幅增加,多為出國旅遊的境外移入,台灣的防疫進入一個緊繃新階段,社會上也凝聚了「疫情期間不該執意出國旅遊」的集體共識。

昨天一位朋友跟我說,慶幸自己取消了228連假的全家出國計畫,損失了幾萬訂金並不覺得可惜,我很佩服她的決斷勇氣,同時也不禁想:那些在疫情高峰還「敢冒險」出國的人是怎麼想的呢?

的確,有人是心存僥倖,趁此撿便宜順便賺政府補貼14,000元;也有人因為捨不得放棄計畫了很久的旅行,或糾結於金錢損失而硬著頭皮出發。不論是哪一種心態,背後可能都有一個導向決定出國的認知:覺得就算得肺炎也沒那麼嚴重,出國應該「不會怎麼樣」!

▎低致死、高傳染,反而容易拖垮醫療體系

雖然大家談疫色變,但日常談話中還是可見人們心中有此「迷思」,以為新冠肺炎不過是另一種流行性感冒,多為輕症,得過了產生抗體還能免疫。歐美人士普遍認為亞洲人太過緊張,自己不屑戴口罩還歧視戴口罩的人,甚至政府還採取所謂「佛系防疫」,放生人民染病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新冠肺炎與流感都有呼吸道症狀,同樣透過飛沫傳播,但是就「後果」來看,就會發現明顯不同。流感有疫苗可以注射,事先防衛可達一定功效,治療上也有對應的抗病毒藥物;但新冠肺炎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藥,只能採用支持性療法,十分考驗醫院量能。而且新冠病毒攻擊下呼吸道,就算痊癒,也可能會有肺纖維化的後遺症,日常生活中連走路都會喘。

另外還有一個普遍的誤解:相較於SARS,新冠肺炎致死率較低,沒有SARS那麼可怕。以為致死率低而比較不危險,其實是沒有認清新型冠狀病毒的「真面目」,因為它的可怕之處,正好是低致死率而導致的「高傳染力」。

新冠肺炎患者症狀輕,甚至有些人即使病毒量高也無症狀,潛伏期又長,尚未診斷出來就有傳染性。而SARS患者容易從症狀來辨識和診斷,隔離在醫院後,若轉為重症而過世,病毒無法存活就難以繼續向外攻擊。相反地,新型冠狀病毒戴著「假面具」而「扮豬吃老虎」,宿主因輕症或無症狀而未被區分隔離,病毒隨著宿主到處趴趴走,大肆傳播擴散,造成感染偵測與控制的困難。

「低致死率」讓新冠肺炎在「傳染力」上勝出,結果就是容易造成「大流行」。在新冠肺炎病人不多的時候,一經確診可以馬上送進負壓隔離病房治療,透過精細照顧很有機會治癒出院。當大流行出現,醫院被病人塞滿無法繼續收治,輕症病人只好回家自行隔離保重,若由輕症惡化為重症而死,死亡率就會上升;而流落在醫院外自生自滅的病人愈多,病毒更有移動傳播的機會,助長疫情擴散。

當醫院裡充滿新冠肺炎病人,醫護人員暴露在病毒下的機會也大幅增加,若發生大規模院內感染,醫療人力將大幅耗損。醫療體系一旦癱瘓,不只是新冠肺炎病患求助無門,其他非肺炎病患的就醫機會也會遭到排擠。醫院無力分神來幫需要手術的病人開刀,幫癌症病人化療、為心臟病人做導管、沒有空位讓病人洗腎……。其他急重症與慢性病患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也會導致更多死亡,當病患與死亡過多,就足以癱瘓一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

由這樣的「骨牌效應」可以清楚看出新冠肺炎的毀滅性,以為它好像不會殺死很多人而不用太過緊張,是一個極為危險的想法。

▎前線醫護冒風險,我們更該小心守護

認清新型冠狀病毒的特質,有所警覺而及早行動,結果就會有所不同。台灣防疫採取「一個都不能少」的高標準,一開始就謹慎「圍堵」並搭配細密的疫調,政府及早徵收口罩,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同時加強防疫宣導。從政府到民間都有高度警覺性,沒有輕輕將新疾病當作流感,因而保住了醫院量能和緩衝,在病例緩慢增加的情況下,仍有餘裕細心照顧輕症病人,治癒率高,死亡率就低。

反觀現今歐美,可能因為沒有對治SARS 的經驗而輕忽病毒威脅性,且固守原本民族性格與生活上一些適足以助長病毒擴散的慣性,導致一有案例疫情就失控蔓延。雖說每個國家的國情、文化與社經制度各有不同,不宜互相評比,但每當我從新聞中看到目前一些歐洲國家醫療體系崩潰,許多確診病人被醫院選擇性放棄,只能在家裡隔離發燒數天之後過世,一排一排的棺木擺在教堂等待火化的景象,實在非常不忍。

面對傳染病,一般人會很留意染病的症狀輕重和致死率,不太會從醫療體系來理解背後的擴散效應。防疫如同作戰,醫療量能是決勝關鍵,而醫護在前線工作其實是危險重重。不論是第一線以拭子採檢,還是治療時要幫確診病患插管,都需要靠近深入對方咽喉,一刺激而咳嗽噴出的飛沫裡可能就有數百萬病毒。身穿全副武裝的隔離衣,只要上一次廁所就得更換,因此他們往往長時間憋尿不吃不喝。萬一因為照顧病人而接觸病毒,自己也得隔離14天、甚至染病。

如果看見病毒引發的這一串「故事」,你可能會很驚訝:光是對傳染病有正確和宏觀的認識,而不是誤解和輕忽,你不僅保住了自己的健康,還能體貼和回饋給許許多多的人──家人、朋友、社區、你不認識的醫護與防疫人員,以及擔心他們的家人。因為謹慎自保,你守護了你居住的這塊土地的安全,也保障自己更長久的幸福與平安。

所以,如果你因為取消了出國旅遊而遺憾,因損失訂金而糾結,你應該要很驕傲自己的這「一念」,已經如漣漪一般溫柔共振到無限大、無限遠。微小的你已經對防疫盡了一份心力,這是對所愛家園及社會的偉大貢獻啊!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別再嫌台灣是鬼島!從醫療保障看見台灣的安全與驕傲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