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致慢病失控 學者籲預算應常態化
「許多研究顯示,一旦感染新冠,可能誘發第一型糖尿病,甚至中風、心肌梗塞,慢性病也易惡化。」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陳宜君指出,國內外研究發現,新冠致死率是流感的八到九倍,約百分之三的患者於三個月後仍飽受長新冠之苦,呼籲政府編列預算時不可忽視抗病毒藥物、檢測篩劑與疫苗等,為民眾提供基礎保護力。
與過去SARS、流感相比,新冠影響規模、層面更大,時間更長遠,因新冠病毒株變異速度很快,疫情也持續起伏不定。陳宜君說,因應疫情上升,今年十月美國開始配發免費的新冠快篩試劑,鼓勵民眾提高警覺、自主檢驗,並提醒高危險族群,一旦確診陽性須在黃金時間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但根據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明年國內新冠防疫預算僅編列一點九億元,且多數集中於實驗、研究。衛福部疾管署表示,一旦遭遇緊急疫情變化,將以衛福部相關預算進行調度。陳宜君認為,防疫相關實驗、研究的確重要,但對於抗病毒藥物、檢測篩劑與疫苗等預算編列,也值得重視。
陳宜君解釋,大部分機構編列預算多參考過去資料,但隨超高齡社會到來,台灣高齡人口變多,加上新冠於社區常態流行,高齡長者等對抗病毒藥物等需求,往往遠高於一般民眾。當新冠疫情再度高漲或規模超乎預期,靠緊急預算應急,可能在調度上面臨極大考驗。
陳宜君建議,編列預算時,須將高齡等族群增長趨勢納入考量,並設置常規防疫預算,面對疫情詭譎多變,才能減少新冠等感染症所帶來的急重症傷害與長期健康衝擊。
陳宜君也直言,台灣在慢性病防治上耕耘許久且有成效。近來國際不少大型研究顯示,有些中風或心肌梗塞患者,進行病史追溯或檢測,才發現曾經或正感染新冠病毒。受新冠疫情影響,慢性病控制也破功,若防疫預算缺少穩定來源,疫情又大規模發生於台灣,對於慢性病防治極為不利,將加重整體醫療負擔。
陳宜君提醒,民眾也要多留意新冠與其他病毒、細菌威脅,首要之務在於盡速接種最新JN.1疫苗、流感疫苗,當出現疑似感染症狀,也要盡快篩檢,若確診為新冠陽性,高風險族群須在五天內用藥,以免疾病惡化、造成進一步傷害。
更多udn報導
強迫症發作?老翁悠遊卡儲值40元湊1萬整數 網全看傻
連鎖早餐店「單點漢堡」竟要105元 他嚇壞問:可以改餐嗎?
她列工程師男友優點狂讚「不用擔心會亂來」 釣出一票苦主曝經驗
76歲黃西田負債5千萬8年還清 現擁「5棟房」吐退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