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後生擦澡翻新老屋 慢活小鎮創生 細說富岡魅力

桃園市地方創生基地富富.小山岡位於富岡老街,一群熱血青年活化90年老屋,成為開放式公共空間,為富岡注入新活水。(蔡明亘攝)
桃園市地方創生基地富富.小山岡位於富岡老街,一群熱血青年活化90年老屋,成為開放式公共空間,為富岡注入新活水。(蔡明亘攝)
桃園市地方創生基地富富.小山岡位於富岡老街,一群熱血青年活化90年老屋,成為開放式公共空間,為富岡注入新活水。(蔡明亘攝)
桃園市地方創生基地富富.小山岡位於富岡老街,一群熱血青年活化90年老屋,成為開放式公共空間,為富岡注入新活水。(蔡明亘攝)
富富·小山岡為富岡國寶級竹藝大師戴阿爐舉行致敬榮譽退休會,播放特別拍攝的戴阿爐紀錄片。(蔡明亘攝)
富富·小山岡為富岡國寶級竹藝大師戴阿爐舉行致敬榮譽退休會,播放特別拍攝的戴阿爐紀錄片。(蔡明亘攝)

桃園市楊梅富岡自日據時期鐵路北移,「伯公岡」車站為客家農村迎來巨變,鐵道樞紐、農產品輸送帶來人流,繁華程度堪比台北西門町,隨交通路網發達、人口結構改變,黃金歲月畫下句點,留下恬靜慢活小鎮。2020年一群青年自發性組織地方創生團隊,3年來循序漸進為富岡注入活水,發願將人文、產業及歷史特色,透過人情味傳遞出去。

富岡老街迄今仍保留復古建築風華,來自台南的傅佩芸,具建築專業背景,對老屋情有獨鍾的她,因執行計畫需在富岡找辦公空間,挨家挨戶探詢,但當地房屋多為自住,鮮少出租,直到在信義街發現1間逾90年歷史的磚造老屋,早年為派報社,屋內堆滿雜物看似閒置多年,經鄰居介紹聯繫上屋主鄒媽媽,採「以修代租」方式承租。

以修代租 整建百年基地

走進漏水嚴重的老屋,讓傅佩芸一度卻步。她形容,外頭下大雨、室內下小雨,連放晴也漏水,想到年邁屋主獨居在此令她不捨,便透過臉書發文號召「擦澡工」翻新老屋,吸引約300名社區居民、學生及志工參與,花近2個月整理,終於看見老屋原始美麗風貌。她發揮專業找在地工班修繕,打造開放式空間,「富富.小山岡」基地就此誕生。

擔任創生總監的傅佩芸號召在地青年張博舜、劉昌飛等人,組成「富岡創生協力隊」,不僅劉昌飛的手作竹製眼鏡品牌「飛竹眼鏡」進駐,他們逐年田野調查、出版地方刊物、組織導覽團隊、開發深度遊程,與校園、親子館合作推廣客語,更推出「富富嚴選」販賣在地特色商品,慢慢打響富岡名聲。

青年團隊 傳承職人精神

桃園市青年局長侯佳齡說,為支持青年投入地方創生,2018年起推出競爭型計畫,每年選15組青年團隊,透過計畫補助每組最高100萬元,迄今輔導90組團隊,其中富岡就包括「富岡創生協力隊」與「富岡青旅行」2組團隊。

劉昌飛提到,富岡創生協力隊透過青年局的計畫,與在地國寶級竹藝大師「戴阿爐」合作青銀共創,將傳統竹藝技術透過科技數位記錄保存,將老技藝傳承給有興趣的青年,更在基地義賣戴阿爐親手製作的最後一批家具,為其舉行榮譽退休會,透過展覽呈現戴阿爐的職人精神。

鐵道燈會 獨特風情不減

張博舜分享,自台南成大畢業時,看到傅佩芸號召對老屋再生有興趣的夥伴,認為富岡與台南有相似之處,慢活也富有人情味,台南能做地方創生,相信富岡也深具潛力,便投入至今。

青年志工謝昀芝說,去年5月起加入富富.小山岡行列,初次去就被屋主鄒媽媽熱情歡迎,讓她印象深刻,儘管在外縣市念書,每月返鄉都會固定到基地,她深信有夥伴一起努力,地方創生夢想絕不是空談。傅佩芸也說,感謝富岡人敞開心胸包容支持,地方長者給予肯定,未來目標要活化第2間老屋,持續述說屬於富岡的故事。

桃市府近年在富岡辦理不少大型活動,包括地景藝術節、桃園燈會及2年一度的富岡鐵道藝術節,請來國寶級蒸汽火車,吸引鐵道迷爭相一睹老火車風采,呈現迷人鐵道文化,富岡擁有地景藝術、埤塘風光及歷史風情,雖昔日風華散去,仍在民間與市府努力下,綻放獨特魅力。

動員令──桃園市楊梅區

● 人口數:約180,468人(至2024年5月底)

● 土地面積:89.12平方公里

● 古地名:楊梅壢

● 楊梅區長施永恭的一句話:

楊梅可分為楊梅、埔心、富岡、高山頂4個區域,其中富岡老街具有華麗巴洛克元素的呂家聲洋樓,是老街最具代表的建築物,還有三連陂埤塘邊的白鷺鷥裝置藝術「粼粼波光、翩翩白影」,富岡鐵道文化等,歡迎鄉親一起來楊梅細細品味挖掘富岡小鎮的故事。

● 知名人物:鄭大模(楊梅傳奇長工變地主)、張芳杰(楊梅國中首任校長,楊梅故事園區的由來)、吳金淼(楊梅攝影之父)、鐘昀呈(藝人小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