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竹塘鮮勁農葉 闖出高麗菜錢途

中國時報【(執筆:潘杏惠)】 故鄉,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對彰化縣竹塘鄉蔬菜產銷班第九班、一群平均年齡30多歲的高麗菜農來說,家鄉再平凡不過,卻是安身立命的所在。 他們之中,有人是2017年十大神農獎得主,有人曾是嗜賭負債麵包師傅,齊心投入較少人栽種的台中2號平地耐熱高麗菜,避開一窩蜂搶種時機,開拓「平地種植、高山品質」的夏季高麗菜供應市場版圖,過程吃力不討好,卻絕處逢生。 平地種植有高山品質 竹塘鄉蔬菜產銷班第九班班長是2017年十大神農獎得主蔡宜修,35歲的他年紀輕輕,投入農業已12年,但頂著神農獎光環,他沒有暢談成功模式,而是努力盤整失敗過往,他直言:「務農多年,最厲害的並不是成功的經驗,我擁有很多次的失敗,在每次挫敗中學到教訓,這才是我最寶貴的資源。」 他是農三代,23歲退伍,滿腦子想的就是掙大錢,貸款30萬在西螺果菜市場當批發商,「沒錢沒技術、腦子空空」,半年生意就倒了,後來在果菜市場當送貨員,卻在送貨途中發生車禍,兒子正要出世,他只能先回家種菜養家。 當時家裡的田已是離農狀態,但他臭屁撂話,「我摸過成千上萬顆高麗菜、包心白菜,栽種哪是問題」,卻接連碰上病蟲害、梅雨季,種出來的菜最大跟棒球一樣,最小的像雞蛋,半年後他乖乖到農改場上課,為了家計,務農之餘他兼第二份工,凌晨4點協助老農載貨,趁機討教栽種技巧,更觀察出傳統農業劣勢。 善用自動化擴大產能 他嘗試將傳統長條式田畦從中間分半,大幅節省灌溉用水及人力,並運用中耕機畫線器、自走遮雨棚,提高作業效率,擴大產能,他也採用木黴菌等生物資材,替代傳統農藥,產品通過吉園圃與產銷履歷驗證,除在果菜市場批發銷售佔有一席之地,也打進超市通路。他不諱言,一開始鄉下很多人笑他傻,但竹塘的高麗菜田現在放眼看過去,很多農友都跟進他的腳步,善用 自動化技術,將傳統農業升級。 種高麗菜須賭對時機 業界最常形容,種高麗菜就像賭博一樣,賭對時機,就可賺一大筆錢;但對蔡宜修而言,很少人種的品種、越少人種的時機,越不被看好,他不惜任何代價也願意賭上一把。 更精準的說,他像是有策略的賭徒,栽種祕訣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跑」,除了跟其他農友一樣,在秋天種植初秋品種的高麗菜,受到台中農改場作物改良課長蕭政弘的啟發,夏季時他會在平地種植台中2號;他說,當別人無菜時,你拿出的菜,且品質好,通路商就會信任,當市場供過於求時,減少生產面積,轉作其他作物。 分享失敗學號召青農 蔡宜修誠懇的分享失敗學,是希望有志從農的年輕人能少走點冤枉路,在他的號召下,竹塘鄉蔬菜產銷班第九班成員有15人,平均年齡30多歲。 他的願景是打造「鮮勁農『葉』」,培育活力帶勁的農民,生產新鮮安全的高麗菜農產品,更希望務農最終能塑造「仙境農業」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