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中國核威懾 間接畫對台底線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全球核武研究報告,首次揭露了中國在承平時期,開始將飛彈配置核彈頭,小批量戰備。核威懾是擁有核武國家確保生存與自衛的終極武器,北京的核武戰備,若無其他因素考慮,應該是針對近年來美國在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各項壓力的對應措施,這除顯示北京因應華府亞太戰略的決心,也間接隱含了對於台灣問題無可退讓的底線。

冷戰時期美國及前蘇聯兩大國分別利用洲際彈道飛彈、長程轟炸機、潛艦三個平台,進行核威懾,儘管是承平時期,美蘇兩國飛彈井裡的飛彈彈頭,永遠裝上核彈頭,轟炸機掛載核彈,隨時待命執行轟炸任務,深海海底的核戰略潛艦配備的飛彈,也都是核彈頭。

美蘇雙方裁減核武,搞了幾十年,因為不信任對方,沒有進展,直到雷根總統看了核戰末日電影The Day After後,又碰巧蘇聯老一輩的領導人接連死去,換上年輕的的戈巴契夫上台,雙方才對裁減核武有比較大的共識,但對於核武危機毀滅世界的體認,不到半世紀,就已為人淡忘。

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俄國抬出核武威脅,威嚇支援烏克蘭的西方國家;北韓為了自衛生存,也積極投入戰術核武。核武毀滅世界的惡夢,一下子又重現世人。中國在1964年就已經完成核試爆,也發展長程飛彈。過去60年來,中國是否在核戰略潛艦或者洲際彈道飛彈配備核彈頭,對應外部威脅,外界不清楚,直到這次瑞典研究調查報告,揭露中國將飛彈配備核彈頭,核武成為北京列入戰備的戰略武器。

北京將飛彈配備核彈頭,無非是美國全球圍堵壓力,讓北京惴惴不安,核武納入戰備,是北京對應美國的決心表現;若北京有了不惜使用核武威懾,以求自保的決心,可以推斷美國若是介入台灣問題,北京有更強烈的決心,要維護他們主張的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核武就是他們立場的表達,與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的立場類似。

至於美軍用大量無人機艦阻解放軍渡海,這是某些美軍將領想像,是否會發生,要看白宮的政治判斷。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中國首度將核彈頭納經常戰備 國際和平研究所:史上最危險時期
北加東灣唯一24小時CVS 保全遭槍殺 改成晚間8時關門
紐約大學華裔新生 涉偷普亭好友女兒珠寶賤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