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改革戲碼又重演 這次別再射後不理

國會改革過往曾在立法院多次提及,但隨著議題熱度消減、選舉未到,各黨推動決心就跟著退燒,甚至曾發生法案送至委員會審查時,提案立委多數缺席,使得國會改革淪為每次新會期政黨吵聲量的道具,若本屆又是「雷聲大雨點小」或「射後不理」,就有愧人民對新國會的期待。

每逢大選後,國會改革戲碼就會在國會上演,2016總統大選後,各黨就拋出黨團協商透明、委員會專業化、推動聽證調查權入法等議題,當時立委提案排山倒海,付委法案多達86案,朝野立委興致勃勃、磨刀霍霍。

不過實際進入司委會審查後,出現提案立委沒有到場或來不及到場等狀況,甚至出現立委草案文字出包,卻無人解釋的窘境。當時召委直呼,國會改革退燒後,許多提案淪為「射後不理」的狀態。

當時朝野也如同今日,高喊有國會改革的決心,蔡政府上任後更聲稱,將推動「涉及修憲」層次的改革,釐清行政與立法關係,翻轉憲政體制長期弊病,藍綠委也信心滿滿,最後卻因國會改革與民生直接關聯不高,隨著議題退燒,失去衝勁。

如今藍綠白三黨,雖對「國會聽證權、調查權」有異議,但人事同意審查權等爭議較小事項,可優先處理。各黨應回到委員會實質討論,不僅綠營不應以自己立場判定他黨版本違憲、否定所有討論空間,藍營也不該只拘泥於口舌之爭,公聽會中若有助於整合的意見,也應該納入考量。

這次三黨不過半,是立法院國會改革的一大契機,三黨應該捐棄成見,攜手讓國會改革大步邁前,若上半年無法完成立法改革,下半年恐會因遇上總預算審查重頭戲,國會改革聲浪再度「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