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教育議題泛政治化 抹紅老招太粗糙

根據教育部資訊,有別於新的108課綱,舊的99課綱設有30篇推薦古文,至108課綱剩下15篇,不少如醉翁亭記、蘭亭集序等均已不在名單中。(陳怡誠攝)
根據教育部資訊,有別於新的108課綱,舊的99課綱設有30篇推薦古文,至108課綱剩下15篇,不少如醉翁亭記、蘭亭集序等均已不在名單中。(陳怡誠攝)

「無恥課綱」爭議持續發酵,正反意見激辯,許多人圍繞著「無恥」一詞打轉,但其實區老師旨在讓外界關注古文被大減的問題,孰料綠營側翼搬出抹紅老招,企圖用區桂芝老師參加過「中華傳統文化研修班」來抹紅她,將事情泛政治化,這樣的手法老套又粗糙,既沒學到近期「反中迴力鏢」的教訓,也有違蔡政府的兩岸交流政策。

區老師會拋出「無恥課綱」的感嘆和警示,主要是順著提到顧炎武的〈廉恥〉一文,這就像是小學數學課忘記帶尺,會被老師同學開玩笑說是「無尺之徒」。「無恥」或許是種誇飾法,旨在讓外界關注文言文比例大減的問題。

有人說網路資訊發達時代,想讀古文隨時都可讀,然而求學時代是知識和文化涵養的奠基,多數人也只有在短短十幾年的學生時光,有機會認真研讀幾篇古文,這確實須要好的引導和推薦。

不過108課綱被刪掉不再推薦的經典古文,除了〈廉恥〉,還包括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裡面有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屈原的〈漁父〉,裡面有「眾人皆醉我獨醒」;司馬光的〈訓儉示康〉,裡面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兩岸的主要分歧在政治面,但在歷史文化、古典文學領域,則有高度交集,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經典古文,都是華人世界共通語言和文化記憶,就像讀英國文學,不能不讀《莎士比亞》。

即便是綠營政治人物,也時常引經據典。譬如賴清德2014年曾引用布袋和尚的名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勸國民黨撤回服貿協議;蘇貞昌2021年曾引用蘇東坡詩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作為最後一次施政報告的心情寫照;陳明通則以河洛漢語朗讀《四書》,還錄製成有聲書,送給大陸友人。

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1日才說,兩岸交流是維繫兩岸和平穩定不可或缺的要素,「相當樂見兩岸各種面向的交流持續成長」,既然如此,國文老師參加中華文化研習交流,何錯之有?動輒抹紅,操作反中牌,手法十分粗糙,別忘了近期從趙天麟、鄭運鵬到何博文,有多少綠營政治人物都遭到「反中迴力鏢」的逆襲。

腹有詩書氣自華,文言文不會是「詩書」的全部,但絕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如何挑選古文佳作給學生閱讀,值得好好探討,若粗暴地用抹紅方式泛政治化,反而讓單純的教育議題變複雜。

看更多相關新聞
學生批課堂充滿「偏頗政治立場」區桂芝:沒人需要為認同道歉
區桂芝痛罵108課綱無恥爆紅 北一女學生曝她私下教學風格
兩篇「民主進步古文」被刪 學者轟:就算不是無恥也夠無良
北一女師轟108課綱無恥!台大資優生表態了
課綱刪除岳陽樓記、廉恥卻留這3篇古文 學生搖頭:連老師都在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