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隆:文資保存是顯學有前途 盼年輕匠師投入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24日電)面臨古蹟修復、歷史建築傳統匠師人才嚴重斷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今天表示,中央與地方政府投入龐大資源進行文化保存,文資保存未來是顯學,年輕人投入很有前途。

為傳承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傳統技術人才的培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天起舉辦「匠作築薪.2020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展」,要讓民眾更深刻瞭解及體會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的內涵,展場內還擺設10多種各式木料,讓民眾從各種木料味道中比較檜木、台灣杉木等不同木料的差異。

施國隆表示,展場內設置一座大型漢朝形式的建築框架,藉以詮釋台灣大木作勾鬥疊等技術特色、營造出傳統建築的力與美感,一旁還陳設燕尾榫、六角斗、八角斗等實體木製品,呈現歷史建築屋頂上常見的剪黏、交趾陶等工藝。

施國隆指出,目前國內建築物類文化資產的登錄與指定數量已超過2500處,其中高達6成以上屬木構造建築,然而有能力修復古蹟、歷史建築的傳統匠師人才面臨嚴重斷層,尤以大木作的修復技術人才的需求最為殷切。

面對傳統工藝匠師逐漸凋零,施國隆指出,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投入文資保存的預算超過百億元,還有中央前瞻預算中也有逾百億元的文資保存經費,所以從事文資保存工作未來是顯學,很有前途的,期待有更多年輕匠師的投入。

為傳承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傳統技術人才培育,文化資產局於民國108年5月成立「文資傳匠工坊」,迄今已開設13班次,培育超過338名學員,希望吸引更多新血投入文化資產修復產業。(編輯:陳俊碩)1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