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壓烏克蘭走向談判桌?川普上任後可能的俄烏戰爭走向【觀點】

(※ 文:嚴震生,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美國前總統、也是新的總統當選人川普強勢回歸,對處在戰爭狀態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可以說是五味雜陳。他一定會擔心美國將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逼迫其走向談判桌。過去2年半多的時間,拜登政府雖然沒有直接出兵介入烏克蘭戰爭,但對這個非北約成員國提供了超過600億美元的軍事及經濟援助,基輔才有足夠的戰力與莫斯科拼鬥。川普如果停止這些援助,顯然澤倫斯基必須面對現實,走向談判桌。

俄烏戰爭開戰至今,一直都有國家及國際組織提出和平方案,俄羅斯與烏克蘭各自也有達成停止衝突的條件。舉例來說,烏克蘭一直希望能夠保持領土完整(territorial integrity),不僅是要拿回烏東地區,甚至要讓克里米亞半島重返其懷抱。俄羅斯則是認為烏東地區已經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事實必須獲得承認,同時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甚至是歐盟。

至於其它第三方所提出的條件,則是比較模糊,如北京曾提出的十二點和平方案,就包括尊重國際法的主權及領土完整(但沒有定義烏克蘭領土是否包括克里米亞)、摒棄冷戰思維、解決人道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停止單邊制裁等大的方向,但卻沒有具體可操作的說明。

非洲國家(南非、塞內加爾、塞席爾、尚比亞、埃及、烏干達、剛果共和國)領導人則是分別造訪基輔和莫斯科,提出同樣是相當抽象的概念及原則,如必須透過外交手段達成和平談判、緩和衝突、根據聯合國憲章尊重各國人民的主權、相關國家需要安全保障等,雖然不具爭議,但仍然缺乏促使雙方走向談判桌的誘因。

由於這些和平協議因澤倫斯基和其強烈的立場並未展開,因此戰爭持續近3年,後續的想定(scenario)包括俄羅斯全面獲勝及烏克蘭成功地將俄軍驅逐,但以過去近3年的發展來看,這兩個想定的可能性都不高。另一個想定則是持續的膠著戰(sitzkrieg)、形成困境(stalemate)或僵局(deadlock),美國拜登政府或許願意利用烏克蘭來消耗俄羅斯的戰力。

這個想定是希望在一段時間後能有所突破,但在目前雙方都無法完全獲勝、而膠著戰代價太高的情況下,美國及歐洲的盟友已對澤倫斯基失去耐心。川普當選,正好可以促使俄烏戰爭走向第4個想定,就是走向和平解決爭端(peaceful settlement of dispute),也就是透過談判達成協議(negotiated settlement)。

川普過去就認為,西方國家根本不該讓烏克蘭出現可以加入北約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引發俄羅斯安全的疑慮。過去他也高度懷疑烏克蘭政府與拜登家族的關係,對澤倫斯基充滿高度不信任感。川普自認與普丁關係匪淺,在競選期間表示,如果他仍是總統,俄烏戰爭根本不會發生。同時,只要他一當選,立刻會和普丁聯繫、結束戰爭。儘管過去澤倫斯基不願對來自國際社會的提議作出回應,但面對川普的壓力下,他可能沒有其他選擇。

任何談判達成的協議,都不可能讓普丁空手而歸,也就是澤倫斯基必須在領土上做讓步。克里米亞應該是拿不回來了。至於烏東的部分,在俄烏戰爭發生7個月後,莫斯科宣布將烏東的4個行政區盧甘斯克(Luhansk)、頓內斯克(Donetsk)、赫爾松(Kherson)、及札波羅熱(Zaporizhzhia)併入俄羅斯。

盧甘斯克及頓內斯克大部分的領土已在俄羅斯的控制下,但烏克蘭仍保有札波羅熱及赫爾松的許多地區。過去16、17世紀歐洲戰爭結束要簽和平協議時,其中常見的一個名詞就是「恢復到戰前的狀況」(ante-bellum status quo),另一個則是「保持佔有」(uti possidetis),前者已不可能,後者則是有協調的空間。

如果川普以其個人與普丁的關係對澤倫斯基施壓,雙方確實有機會走向談判桌,但烏克蘭很有可能在近3年的戰爭後,死了好幾萬烏克蘭軍人、造成幾百萬難民流向歐洲後,卻仍然無法保持領土與主權的完整,豈不令人感嘆?假使這是川普處理國際議題的方式,我們就必須更有智慧地管理兩岸關係,不要讓矛盾衍生出衝突後,還指望美國能力挺台灣,那就過於天真了。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俄烏戰爭/俄控烏以美飛彈襲克里米亞 釀5死百人傷
俄烏戰爭/美軍援抵烏 澤倫斯基稱將盡力彌補損耗時間
俄烏戰爭/澤倫斯基喊話將展開大反攻 無論西方戰機送到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