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產經》:中共介選失敗 繼承蔡英文國際路線是賴勝選原因

台灣第16任總統選舉昨(1/13)日投開票,最終由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當選。對於台灣選舉,日媒《產經新聞》同日以「失敗告終的習近平政府的介入 『中台統一』遙遙無期」為標題來報導;另外,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也分析了維持蔡英文政府的政策,會對國際社會帶來何種優點。

失敗告終的習近平政府的介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6日在舊金山參家APEC峰會。路透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6日在舊金山參家APEC峰會。路透社

根據《產經新聞》報導,在台灣總統大選中,中國習近平政府將勝選的賴清德視為是「台獨派」,儘管中國企圖驅使軍事與經濟壓力來極力阻止賴清德當選,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雖然中國對成功維持執政的民進黨,必將更進一步加強施壓,但由習近平政府所揭示的「中台統一」卻是遙遙無期。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於去年底主張,民進黨正在「將台灣推向戰爭的危險」。他也批評賴清德,自詡為「台獨工作者」。

報導指出,針對台灣總統大選與立法委員選舉,習近平政府片面將此定位為決定「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退」來迫使選民做出抉擇。就在選舉前夕,中國政府除了不斷讓中國氣球逾越海峽中線外,也針對在台灣生產的12項化學製品原料,取消關稅優惠待遇,持續進行干擾台灣輿論的介入。

在2022年的中國共產黨大會上,對於台灣,習近平強調「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習近平透過共產黨大會,罕見連任了第三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並作為長期執政的成果,致力於實現台灣統一。為達此目的,中國仍留有武力入侵的選擇。

在5月舉行新總統就任儀式前,中國必定會對民進黨政府加強施壓。經濟面上,研判將透過事實上的禁止進出口等措施,來瞄準分裂台灣輿論。預料在台灣海峽風平浪靜的3月之後,中國將使用航空母艦等增加軍事威脅。

不過,台灣的主流輿論渴望中台關係「維持現狀」。本次的總統大選中也證明此點,中國光靠壓力難讓台灣走向「統一」。在賴清德任期內,2027年中國將召開共產黨大會,習近平為爭取連任第4屆總書記,將有步上冒險主義的危險性。

東大教授分析:繼承蔡英文路線是勝選因素

針對賴清德當選,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也分析了維持蔡英文政府的政策,會對國際社會帶來何種優點。

根據《產經新聞》報導,松田康博表示,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在整個任期內享有很高的支持率,這與導致政權交替的前2屆政府有所不同。賴清德被視為是繼承該路線的候選人一事,為其勝選的原因。

台灣有股應該要政權交替的氛圍,如果在野黨能夠在凝聚期待的候選人上達成統一,那就還有機會。不過,就支持者的結構來看,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雖然是第3勢力,但卻堪稱是「第2民進黨」的存在,因此不可能與國民黨統一候選人。整體而言,「(台灣)本土勢力」增強,國民黨長期性衰退的傾向顯而易見。

在國際社會上,以美國為中心的中國包圍網正在形成中。前提是台灣要有一個不會屈服於中國軍事威脅,且意志堅定的政府。就這層意義上來說,如果蔡英文政府政策的繼續性能夠獲得擔保的話,那對國際社會來說是有利的。另一面,立法院出現「較勁國會」的話,政府的政策將難推行。

對中國來說,雖然可能不樂見民進黨勝利,但本次非第一次了。為了掌握5月總統就職的演說內容,以及對台方的影響力,檯面下中方應該會開始與台方溝通,同時也密切關注11月的美國大選並謹慎應對。

為了確保中國不會嘗試以武力或施壓改變台海現狀,包含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的重點應是加強監視,並敦促中方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