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炎將現疫情高峰 高溫多雨登革熱風險增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目前國內日本腦炎處流行期,病例高峰將出現在6、7月,預計接下來仍會有零星散發個案。(劉品希 攝)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目前國內日本腦炎處流行期,病例高峰將出現在6、7月,預計接下來仍會有零星散發個案。(劉品希 攝)


疾管署今天(2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例日本腦炎病例,今年累計8例,目前日本腦炎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呼籲民眾注意防蚊措施。至於登革熱,雖然上週未新增本土個案,但近日高溫多雨,疫情傳播風險上升。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上週新增2例日本腦炎病例,個案居住地為台南、高雄,今年累計共8例,個案居住環境或工作、活動地附近皆為高風險場域;目前國內日本腦炎處流行期,病例高峰將出現在6、7月,預計接下來仍會有零星散發個案。

疾管署表示,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我國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一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二劑。此外,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至於登革熱疫情,郭宏偉指出,國內上週無新增本土病例,今年累計166例,分布於高雄市137例、台南市19例、屏東縣9例及嘉義縣1例,並累計2例重症病例;另外,上週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今年累計108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2020年至2023年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56例為多,其次為馬來西亞18例及馬爾地夫9例,境外移入風險持續。

疾管署強調,登革熱的潛伏期為3至14天,國人在國外遭感染後可能回國才發病,而這些回到居住地後始發病的個案,若受到斑蚊叮咬,此斑蚊經8至12天後將具有傳染登革熱病毒的能力,增加本土病例發生風險,因此,民眾回國後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症狀時應盡速就醫並落實防蚊措施,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診斷。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66例本土登革熱,其中164例為去年疫情延續,2例則為今年入夏以來新增的群聚個案,目前正值登革熱好發期間,且天氣悶熱、常有午後雷陣雨,有利於病媒蚊生長,呼籲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與容器減量,以降低疫情風險。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台南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 住院治療中
國內外登革熱疫情攀升 疾管署長莊人祥南下高雄視察
花蓮現今年本土首例日本腦炎 衛生局催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