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調整外交戰略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俄烏戰爭期間,日本政府高層頻頻出訪進行「個人外交」(personal diplomacy)。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3月19日到訪印度,與此同時,外相林芳正則去了土耳其;4月30日岸田訪問越南,林芳正則於4月28日至5月2日,分別前往哈薩克、烏茲別克和蒙古訪問;岸田於5月3日起展開其歐洲之行,前後訪問了義大利、梵蒂岡與英國。

日本這一波接一波的外訪行程目的何在?2022年4月22日日本政府發布的《外交藍皮書》,可以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提供一些蛛絲馬跡。《外交藍皮書》開宗明義即指出:「美國從以壓倒性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在國際形勢上支持世界穩定與繁榮的時代。這個世界進入了『美中競爭和國家間競爭』的時代。」

因此,根據上述日本對當前國際形勢的評估,我認為政府首長近期密集出訪的目的,不外下列三點:第一,向國際社會闡明日本對俄烏戰爭的看法;第二,為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進行「超前部署」;第三,擴大日本的對外影響力並提升日本的戰略自主能力。

首先,在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日本是響應拜登政府譴責並制裁莫斯科的重要西方大國。《外交藍皮書》強烈批評俄入侵烏克蘭是「威脅冷戰後世界秩序的歷史一大轉折點」、「動搖國際秩序基礎的暴行」,認為俄羅斯此舉與日本安全息息相關,日本要透過制裁措施,讓俄國必需付出高昂的代價。

日本支持美國對烏俄戰爭的立場,不僅是為了善盡盟友的責任,也希望美國能在日俄領土爭議中支持日本。往年日本《外交藍皮書》僅輕描淡寫提「北方四島爭議」;今年則特別指出北方四島是「日本特有領土,但目前被俄羅斯非法佔領」。對此俄羅斯不僅關閉與日本的溝通渠道,並停止兩國談判和平條約。

其次,「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策略」本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07年時提出的倡議,日本樂見這項倡議被美國落實成為印太戰略。日本戰後外交政策一直唯美馬首是瞻,甚至還會走在美國前面。

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在中美關係正常化前就「趕搭巴士」,提早與中共建交。當時形成的「72年體制」就是日後雙方發展關係的基礎,其具體內容包括:以「日中友好」為基調,在臺灣問題、歷史認識問題,以及領土問題上達成一定共識,並暫時擱置了有爭議的部分。

但中日關係在過去50年發生了重大變化。2022年《外交藍皮書》明確指出,「中國在日本周邊軍事活動趨於頻繁,試圖在南海東海等區域單方面改變現狀,形成安全保障上的強烈疑慮。」中日之間存在釣魚台領土爭議,故日本一向重視中共在周邊地區的軍事動態。最近的例子是日本發現中共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於5月1日及2日穿越沖繩本島與宮古島間海域南下,並於3日至5日一連3天在太平洋演練艦載機起降。日本除派「出雲號」護衛艦監控外,也緊急升空戰機因應。

東京外國語大學的小笠原欣幸教授認為,隨著台灣內部政治環境的變化、中國的大國崛起和美國影響力的下跌,「72年體制」已逐漸疲弱並有走到盡頭的趨勢,取而代之的則是所謂的「21年體制」。小笠原教授認為「21年體制」的特色是:在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外部框架下,其實質已轉變為由日本與美國為首,與歐盟、印太國家共同合作,層層圍堵中國勢力的擴張。

我認為「21年體制」代表中日關係已從競爭走向對抗。日本希望把美日安保條約提供的安全保護傘,從雙邊擴大到多邊。因此,日本才會把外交觸角延伸亞太以外的地區,這與美國擬議邀請日本入盟的傳聞不謀而合。而根據日本「時事通訊社」的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近期國會聽證會上宣布,日本將會出席6月在西班牙召開的北約峰會,並強調日本是北約的忠實合作夥伴。

岸田文雄4月28日接見來訪的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雙方一致同意啓動政府間磋商以推進安全保障合作。雙方並確認儘早舉行下一次「2+2」會談,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緊密合作。此外,岸田於5月5日與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達成「相互准入協定」(RAA),英國成為第一個和日本簽RAA的歐洲國家。兩國軍隊將共同部署,執行訓練、聯合演習和救災活動。

最後,擴大對外影響力為日本重整軍備,提供一個「合理化」的基礎。從日本右翼人士的觀點看,要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就必須修政憲法第九條對重整軍備的限制。長期以來,日本重整軍備的訴求,不僅受到國內和平主義者的反對,也引起周邊鄰國對於日本軍國主義復甦的關切。但目前日本國內反中氣氛高漲,美國為遏制中共,也鼓勵日本發展武力,並在地區安全事務上發揮更大作用。

擴大對外影響力有助於加強日本的戰略自主地位,即避免對美國的過度依賴。戰後日本的東山再起,確實歸功於美國提供的經濟援助和安全保障。日本在1980年代經濟發展迅速,逐漸有凌駕美國的勢頭。美國為維護其經濟超強和美元霸主地位,運用貿易制裁和干預外匯市場的手法,造成日本經濟泡沫破滅,進入長期衰退,迎來「失落的20年」。

另一方面,川普執政時期採取的「退群」行動,使美國在歐亞的盟友,對於美國承諾的「可信性」和「持續性」,產生了高度疑慮。拜登政府強調聯盟關係,希望重建美國的領導地位;但「外交是內政的延長」,美國國內政治仍存在不穩定的變數。日本的外交觸覺相當敏感,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