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失的危機」 總和生育率1.20歷史新低

現代人苦於低薪高物價,不婚不生族群增加,少子現象惡化。生育率位於末段班的日本,2030年是扭轉人口衰退的最後機會。不過,日本官方公布人口動態統計,去年「總和生育率」為1.20,意味著每位婦女一生只生育1.20個子女,創1947年有統計以來最少。學術界分析認為,男性工時過長,造成女性家庭工作兩頭燒,最後導致夫妻因忙碌無暇生兒育女。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庸庸碌碌,汲汲營營的各位領薪族,每月收入夠生活嗎?

日本民眾:「薪水加了3千吧,可是沒有個2、3萬根本不夠!」

日本民眾:「花費肯定變多了,小孩養育費、吃飯都更花錢。」

今年日本春鬥,工資漲幅歷年最高!但是日本政府公布4月薪資統計,加上物價因素後,實質薪資同比減0.7%,連續25個月萎縮。飯都快吃不飽,誰還有心情想別的!這般無奈於是反映在生育率上。

日本政府統計,2023年「總和生育率」為1.20,等於每位婦女一生中生育1.20個子女,連續8年下滑,創1947年有統計以來最少。若照正常數字,總和生育率不可低於2.1,才能維持國家人口替換水準。

日本男尊女卑的傳統文化,與當前的蕭條產生負面連鎖效應。

少子化問題研究學者 筒井淳也:「日本的職場模式,基本設想是配偶留守家中,照顧小孩、做家事,也就是一人主內、一人主外,於是慢性形成長時間工作,而這樣的習慣根深柢固。」

如同早期日劇,女性在職場裡,總是做些端茶、影印的小事,因為她們終究要回歸家庭、相夫教子;而男性則必須留在崗位上拚命,家事就交給太太打理。即便國家再三宣導,對日本職場來說,男人休育嬰假還是很「文化衝擊」。

日本上班族:「我之前要請育嬰假時,我太太的父母出面阻止,怕我會賠上工作前途。」

日本上班族:「雖然男性育兒越來越常見,但我先生的公司就是不給請,連商量的機會都沒有。」

日本學術團隊調查工時與出生關係,發現出生率高的歐美國家,男性工作時間普遍較低;反觀日韓男性血汗爆肝,生育率跌落谷底。

日本職業婦女 中井麻希:「我自己是上班族,到週末我也累癱了,結果先生還要去打工作高爾夫;星期六一早,兒子活蹦亂跳,我在旁邊舉白旗。」

低薪高物價,現在社會大部份都是雙薪家庭,但在男主外的日本,媽媽便成為「偽單親苦主」。日本政府公布男女生活佔比,家庭類的「無償勞動」,女性遠遠超過男性,達到5.5倍之多。

少子化問題研究學者 柴田悠:「日本一直存在『沙文職場』,(男性)不能分擔家事、育兒。第一胎通常是因為夫妻的期待,當工作發展在天平另一端,第二胎就不在考慮內了。」

建設公司社長 西岡徹人:「過去我只在乎業績、在乎錢,辦不到的都給我走人;當時離職率超過50%,差一點就倒閉,算是沙文倒閉。」

功利主義的社長把自己逼進絕路,而讓公司絕處逢生的,正是企業裡的女性員工。

建設公司員工:「老闆,我想要追星假!我會更努力工作的!」

老闆採納員工建議,不只增加福利假,還開放帶小孩出勤,社長兼褓姆,全公司一起幫彼此照顧小孩,成功綁住員工的心。

建設公司員工:「因為可以帶孩子上班,我跟先生討論後決定生下第三胎。」

為了讓男性心安理得休育嬰假,有企業以獎金撫慰人心。只要部門同事休假當奶爸,出勤者就能獲得最多10萬的津貼,鼓勵員工正常請休。

日本企業員工 鶴海翔太:「比起過去只能跟同事一直道歉,現在有補貼就比較不會過意不去,彼此談話間我的立場也較穩,心中的煩躁少了許多。」

民間努力之外,日本國會也通過新法案,包括擴大育兒津貼、延長育嬰假等等,以把握2030年逆轉少子化的最後機會。

更多 TVBS 報導
2050年全台人口恐跌破2千萬! 部分城鎮恐消失
高齡少子、移民炒高房價、中美大國對抗 新加坡新總理挑戰艱鉅
日本女性消失中 2050年4成鄉鎮恐「滅團」
日本將因少子化滅國?專家憂吐警訊 未來恐「只剩1名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