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習近平雖寄望國民黨2026勝選 也正權衡採封鎖策略削弱賴政府

《日經亞洲》23日發布分析報導指出,儘管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沿用了蔡英文總統措辭,承諾絕不「屈服於或挑釁」中國,並「維持現狀」,但仍透露了自己的政治立場表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日經新聞》認為,中國除了透過外交部迅速回應外,目前雖然把希望寄託在2026或之後的台灣政治變局上,但也在權衡是否採取封鎖策略,削弱或藉此推翻賴政府,並預期台海緊張關係短期不會減緩。

《日經亞洲》前中國分社社長,現任社論撰稿人中澤克二23日分析指出,台灣總統賴清德在520的就職演說中,似乎刻意借用了前任總統蔡英文的措辭以避免挑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讓美國總統拜登放心,避免台海緊張局勢演變為武裝衝突,但在演講中仍透露了自己曾經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立場。

文章中指出,賴清德在演講中表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指的是台灣和中國,這些言論隱含象徵意義在於,在賴清德的領導下,台灣將擺脫北京青睞的「一個中國」政策,繼續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對此,中國透過外交部迅速作出回應,批評賴清德「追求台灣獨立是死路一條」,「無論分裂分子使用什麼旗號或藉口,台灣獨立註定失敗」。因為台灣對習近平來說,是他追求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認為只有在台灣問題上取得進展,他的名字才能在中國共產黨史上留下印記。

民進黨連三次勝選是對習的尷尬打擊

但文章指出,習近平在留下台灣遺產的過程中面臨危機,特別是這次選舉是台灣首次總統直選以來,被認為支持台獨的民進黨,首次連續三次四年任期的選舉勝利。

分析認為,對習近平來說,這是個尷尬的結果,因為這三次選舉都是他在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後進行,給外界一種中國實現統一台灣的目標變得更加遙遠的印象。

儘管習近平已明確表示不會放棄以武力實現目標,但在中國經濟歷史性下滑下,現在採取強硬軍事措施將極其困難。有熟悉兩岸關係人士透露,習近平現在把希望寄託在2026年或之後的台灣政治變局上,期望藉由國民黨將台灣納入版圖,這是因為國民黨在2018年與2022年地方選舉中都大勝民進黨,鑑於這種政治軌跡,北京可能預期國民黨在2026年再次擊敗民進黨。

看好國民黨的理由,一方面是賴清德的支持率比前任蔡英文低,另一方面是賴清德必須領導一個少數政府,同時已成為立法院最大力量的國民黨,現在正試圖為自己立法新的權力。鑑於此一政治現實,賴清德要通過必要法案來提升支持率,並藉以帶領民進黨贏得2026年選舉就會變得更為困難。

這是因為中國和國民黨在「一個中國」的認知上有一定的共識,2026年若國民黨勝選,不僅會給國民黨2028年總統大選擊敗賴清德帶來動力,還會給習近平2027年連任第四個任期帶來助力。

賴政府若運作順暢也可能加速封鎖

但分析指出,習近平也不一定要等待台灣選舉政治朝對他有利方向發展,他仍有軍事選項,那就是封鎖行動。

一名參與兩岸關係人士表示,台灣應該對此可能性保持警惕,因為北京已經在2022年裴洛西訪台之後,進行過一次為期數日的封鎖演習。分析認為,若中國對台灣形成封鎖,那麼能源、商品和人員進出台灣都會變得困難,台灣經濟和與連結全球其他地區的供應鏈也會因此停滯,全球經濟將受到重大影響。

分析指出,北京一直視賴清德為危險的分裂分子,如果賴清德能夠巧妙的運作他的少數政府,並讓民進黨在2026年獲得勝選,北京是否會更對他提高警覺並進行更正式的封鎖?甚至是否可能採取更快速封鎖行動來推翻賴清德?

分析認為,這不僅未能減輕拜登政府的擔憂,也認為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關係,在短期內不會緩解。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國安人士:與區域協力控管風險 避免情勢升高
中共對台軍演 民進黨批以戰爭威脅和平、專制侵害民主
中日韓即將召開三邊峰會 南韓呼籲維持台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