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自費貴 醫院拚治療不中斷

新冠疫情後,國內發展遲緩兒童人數大幅成長,導致各大醫院聯合評估中心執行評估以及語言治療嚴重塞車。(鄧博仁攝)
新冠疫情後,國內發展遲緩兒童人數大幅成長,導致各大醫院聯合評估中心執行評估以及語言治療嚴重塞車。(鄧博仁攝)

新冠疫情後,國內0到6歲兒童接受早療人數突破10萬大關。但各醫院人力不足,導致治療出現塞車,有醫療人員坦言,為讓孩子治療不中斷,只能偷偷運作,盡量讓個案治療好再結案,根本是做佛心,否則到診所自費早療一次約1500元,對不少家庭來說經濟負擔很大。

一名醫學中心語言治療師私下表示,健保給付規定,接受早療的個案半年就要結案,得重新等2個月後才能再掛號。但許多孩子問題複雜,治療半年不一定能改善,若中斷、重新排隊,不僅進步有限,許多家長也負擔不起自費治療,因此醫院都會盡量想辦法不要結案,治療到好為止,完全是做佛心。

台大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是全台規模最大,由於不限額,去年收案逾1027名。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主任張綺芬說,每個小孩光是評估就要40到50分鐘,醫師還要寫綜合評估報告,台大的特色是須跨領域討論,包括心理科醫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復健科醫師等,每天用午餐時間逐一討論個案,最後做出診斷,「真的很難快得起來!」

汐止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平均6到8%兒童有發展遲緩問題,目前國內接受早療兒童占比,從20年前的1%成長到現在約3%,顯示家長觀念轉變,了解發展遲緩並不羞恥,但另一方面也顯示還有3到4%潛在個案。

塗雅雯說,根據統計,政府每投入兒童早療1元,未來社會支出成本就可省下9元,愈早投入資源,改善發展遲緩落後的功能,愈能降低未來社會支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