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總是成效不彰、越管越亂?,重點不在「管理」,而是「態度」!

|本文摘自《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一書,由 采實文化 授權刊登,朴大輝(박대휘)著;楊筑鈞 譯。|首圖/Pexels


時間的概念很模糊,看不見、摸不著,

多數人只知道一天有24小時,時間無法倒回。

其實,時間跟生命沒有兩樣,對每個人的價值也都不一樣,

如果不懂得時間對你而言代表什麼,學再多管理時間的方法,也只會越管越忙亂。

「時間管理」是有可能的嗎?

我們總在時間裡與時間一起生活,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生依存於時間,而生活與時間又密不可分。然而,若有人問起:「時間是什麼?」我們卻很難回答。這是因為「時間」的概念模糊,很難明確地定義它。總覺得與時間共存所以很熟悉,但其實卻對它認識不多,大概只知道「一天有24個小時,時間像黃金般珍貴,所以要珍惜使用,它是生活的原料」這種程度而已。

像這樣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我們要怎麼管理呢?我們可以輕鬆管理金錢、管理汽車、管理健康、管理身材,因為這些東西的變化顯而易見,然而,管理時間並不像用說的那麼容易。

我們來舉個關於時間的例子吧,男朋友K和女朋友L為了紀念交往一週年而去了遊樂園,他們搭了海盜船和旋轉木馬,一起度過了愉快的時光。但是K卻總是想起幾天前在社團聚會上偶然遇見的S,S是K夢寐以求的完美理想對象,雖然他努力不去想,但S微笑時的樣子卻總是讓他心動。在遊樂園玩的時候,K想起了S,因此不管在身旁的L說什麼,他都沒有注意聽,就像魂魄飄到了其他地方,K就以這樣的狀態和L在遊樂園玩了一整天,接著一起吃晚餐,就各自回家了。在這個例子裡,我們真的能說K是和L一起度過一段時間嗎?儘管K與L一起度過了同樣的時間與空間,但似乎不能把K看作是真的和L共度時光。

再舉個更簡單的例子,一個學生聽著數學視訊課程準備期末考,雖然他打開了數學課本,聽著視訊課程,但腦子裡卻只想著這次考試結束後要和朋友一起去東海玩(要穿什麼好呢?吃什麼好呢?玩什麼好呢?),他只有眼睛看著螢幕,耳朵聽著影片中老師的聲音,機械式地用手在筆記本記下重要的公式,但他的腦裡早就已經去東海玩了,然而媽媽在後面卻欣慰地看著孩子,認為他很認真念書。

透過這兩個例子,我想說的是,以這種方式來管理時間,實際上一點意義也沒有。「時間管理」嚴格來說就是「自我管理」,如果只聚焦在管理「時間」,不但只有管理到表面,效果也不佳。

比起時間,我們更應該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這樣才能更加精準地管理和消化自己的行程。我們無法控制或管理不斷流逝的時間,我們所能管理的只有「我自己」而已,若無法認清這個事實,就會像在大白天裡抓取浮雲般地理解時間管理,以及像松鼠跑滾輪一樣無法擺脫其中,只是不斷度過毫無意義的時間。

時間管理重點
時間管理重點

一天真的是24小時嗎?

韓國氣象局在預報天氣時,會同時公布10月至隔年4月的溫度和實際人們感受到的體感溫度。看到「今年最冷的一天」的預報後,就會戴上圍巾、手套,穿好內衣等全副武裝出門,但也有可能感覺沒有昨天冷。

天氣預報只根據溫度計來預報溫度,溫度計只會測定空氣中的溫度,不考慮風速、溼度、日照量等人類感受到的各種環境因素,僅靠空氣中的溫度,無法準確地表現出人們感受到的寒冷,因此冬天的天氣,比起氣溫,受體感溫度的影響還要來得更大。顧名思義,體感溫度就是我們身體感受到的溫度。除氣溫外,它還會受到風力、溼度、日照量、體質、心理狀態的影響。冬天即使是同樣的溫度,如果風大的話也會覺得更冷,因為風和寒氣會從我們的皮膚中奪走熱量。

時間也是一樣,雖然一天是24小時,但是我們根據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模式,對時間的感受都不同,但大體上比起實際的24小時,我們所感受到的通常短得多。

讓我們簡單來看看平凡人K的一天吧。每天24小時中睡眠時間為7.5小時,吃飯時間為2.5小時(早餐30分鐘,午餐和晚餐各1小時),上班時間為8小時,上下班移動時間為2小時,洗臉和準備時間為0.5小時(洗臉或洗澡、搭配服裝的時間、整理包包等)。睡覺、吃飯、工作、移動和準備時間等一天生活必需的時間被稱為「一天固定時間」,因此K每天的固定時間為20.5小時,除此之外的「每天變動時間(自由時間)」為3.5小時。「你會把一天看成24小時嗎?還是每天3.5小時呢?」這兩種觀點會對控制和使用時間帶來很大的差異,那些從未想過自己的一天其實是3.5小時的人恐怕會大吃一驚。

一天的固定時間是我們不得不使用的時間,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時間。當然,也可以稍微減少睡眠、把飯吃得快一點或是清晨就去上班等,來減少一點點時間,但是從根本上看來,只要不辭職或沒有特別的事情,就不可能大幅減少固定時間,因此,與其努力控制固定時間,不如將焦點放在適當地使用和管理變動時間上

舉例來說,K一個月能拿到300萬韓元(約新台幣7萬5,000元)的薪水。拿到薪水的當天去買一雙20萬韓元(約新台幣5,000元)的皮鞋,再買一件50萬韓元(約新台幣1萬2,500元)的大衣,還有換成最新的智慧型手機,晚上再去飯店吃頓套餐料理,如何?

如果月薪是300萬韓元,那麼扣掉保險和稅金,實際收入大概是2,656,240韓元(約新台幣66,406元),因此,我們應該把月薪看作是265萬韓元,而不是300萬韓元。再加上貸款利息、交通費、生活費、保險費、公寓管理費等每月支出的固定費用,也就是說,從存摺支出之後,剩下的錢才是實際薪水。如果存摺裡還剩下30萬韓元(約新台幣7,500元),那麼把實際薪水想像成30萬韓元之後,再考慮在那個範疇內如何使用才是更現實且可取的。

時間也是一樣,如果把一天想像成24小時,就會與實際感受到的時間產生誤差。縮小這個差距比什麼都重要,應該把每天想成3.5個小時,再去思考如何度過和管理這些時間。如果要把每天的24小時都管理好,那麼人就會倍感疲憊,因此去考慮如何度過自己可以控管的3.5小時才是明智之舉,而且剛開始最好把時間設定為1小時~2小時,並在能夠充實度過這些時間後,再慢慢往上加。

每天努力生活24小時固然重要,但很難從一開始就做到這點。在24小時中,先照常度過一天的固定時間,再有意義地度過自己創造的自由變動時間。如果把每天看成是3.5個小時,就會發現一天的核心時間在哪裡,也會開始看到自己應該更專注於哪個部分來傾注能量。

時間管理規劃
時間管理規劃

尋找屬於自己的升級時間

1.在一天中尋找只能為我所用的時間。

尋找像逗號一樣,一天裡不受任何人干擾的時間。

2.幫那段時間取個名字(例如:○○的逗號、○○的Free Time等)。

例如我取的名字為「am4me(給我自己的凌晨)」。

3.在這段時間內,把智慧型手機調成飛航模式或是關機。

除非是特殊情況,不然就暫時放在看不見的地方。

4.只為自己花時間。

讀書、寫作、冥想或發展興趣嗜好都可以

尋找屬於自己的時間,對於想要生活得有價值的人來說,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把「自己」比喻成想裝滿金黃色水滴的碗,找出提升自己的時間並每天執行,就會像是金黃色的水一滴、兩滴地滴進碗裡。一開始看不出來,就算超過100滴了也還看不出來,眼裡完全看不出明顯的變化,好像這些時間只是默默地過去,但即使很微小,也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了。就算肉眼看不到任何變化,也不要中途放棄,因為只要繼續拉長這個時間,在某個瞬間我們就能看見水漲船高。

你真的想要改變嗎?你真的想要提升自己嗎?那麼就應該尋找可以提升自己的時間,持續維持,如果可以的話,就繼續增加提升的時間,而在某個瞬間,我們將會遇見全新的自己。

學習更多行銷人文章
工作好忙,時間總是不夠用?創新的時間管理方法,讓你的時間產生最大價值!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一個動作有效管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摘自《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一書,由 采實文化 授權刊登,未經出版社授權請勿轉載。|

這篇文章 時間管理總是成效不彰、越管越亂?,重點不在「管理」,而是「態度」! 最早出現於 行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