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米製加工品防米酵菌酸 彰化衛生局:言之過早

寶林茶室中毒案,指向「米酵菌酸」中毒,米製食品遭波及,彰化縣衛生局表示,真正致命物還有待釐清,消費者勿恐慌。(圖:彰化縣衛生局提供)
寶林茶室中毒案,指向「米酵菌酸」中毒,米製食品遭波及,彰化縣衛生局表示,真正致命物還有待釐清,消費者勿恐慌。(圖:彰化縣衛生局提供)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死亡案,初步檢測和「米酵菌酸」中毒有關,造成米製食品消費量大減;彰化縣衛生局表示,國際發生多起「米酵菌酸」集體中毒案,大都和「椰子、玉米」加工品有關,須等中央釐清真正致命物質,再研議標準化稽查檢驗流程,會比較週延,籲請消費者不須對米食感到恐慌。(李河錫報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造成2人不幸死亡,中央配合司法單位進行檢測,初步認為和「米酵菌酸」中毒有關,造成國人對於使用「玉米澱粉」或「稻米」加工產製食品有所畏懼,導致消費量大減,外界並認為各地衛生單位應展開稽查類似加工食品;然而,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強調,「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是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簡稱BG)」所產生的罕見毒素,曾在東南亞、非洲和中國大陸引發嚴重集體中毒死亡事件,大都和「椰子、玉米」加工品,因發酵、加工或儲存不當有關,必須等中央釐清這次「寶林茶室」中毒案,相關「食物鏈」中真正「致命物」後,再行研議「標準化」稽查檢驗流程,會比較週延和妥當!

 

葉彥伯局長強調,目前中央和司法單位是在死亡的「人體上」檢出「米酵菌酸」,但因國人製造「米製食品」所使用添加物太過多元,烹飪過程又會使用各類食材,並非立即就可認定是「單一食品」所導致中毒,還有待抽絲剝繭、釐清真正會產生或遭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後,才能執行下一波防範作為,籲請民眾不須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