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得獎報導改編,「一個難以置信的強暴故事」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王新茜/國際譯開罐

18 歲的 Marie Adler 清晨在自己的床上驚醒,她睜開眼睛看見一個蒙面的男性正在她的身體上方。接著,她被強暴了。然而在找到兇手是誰之前,在反覆問訊中,她漸漸遲疑,也被警探懷疑。最後,她只好改口:「我謊報!」但在另一頭,有 2 個女警探正在奮力追緝同一位兇手,試圖拼起當時還不知道同為一塊的拼圖── 這是近期在 Netflix 上架的最新影集《難,置信》(Unbelievable)──血淋淋又真實的性暴力題材,並不是戲劇效果,它改編自曾獲得普立茲獎的新聞報導。

「一個不可置信的強暴故事」

《難,置信》改編自兩位記者 Ken Armstrong 、 T. Christian Miller 2015 年 12 月的新聞「一個難以置信的強暴故事」(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全篇 12,000 字,由兩個美國非營利新聞組織《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roject)和《ProPublica》花費超過一年時間共同製作。最終也在 2016 年普立茲獎中獲得最佳「解釋性報導」(Explanatory Reporting),在普立茲獎官網上它被這麼形容:「令人震驚的檢視、揭露執法部門長久以來調查性侵案件的失敗,並了解其對受害者造成精神傷害的影響。」

全篇報導從 2009 年開始,住在華盛頓州林伍德市(位在西雅圖北邊約 16 英里)的 Marie Adler (註:Marie 是中間名,記者與她達成共識,謹以此名稱呼她),她通報警方自己被男性闖入家中後強暴。在事發現場,Marie 向警方說了一次發生什麼事;後來來了一名負責警官,她又再說了一次;回到警局,再說了一次,還得要手寫下來一次。說到後來,不僅警方覺得她的說詞不一,寄養家庭的媽媽們也覺得她面對一切的情緒過於冷靜且不尋常,懷疑她只是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

至此,連她自己也開始懷疑,這是不是一場夢?於是情急之下,她只好改口「承認」,這都是她編造的,她謊報了一場強暴案。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林伍德警方因此將她告上法院──這讓年僅 18 歲的她,從一名性暴力的受害者,變成站在法庭中要接受認罪協商的被告。

轉到 2011 年、科羅拉多州的丹佛,警探 Stacy Galbraith 前往民宅調查一起強暴案。26 歲的受害女性告訴 Galbraith,事發時是早上 8 點,突然一個男性跳上她的床,拿著槍跟她說:「不可以尖叫,不可以打電話,不然我就開槍。」接下來整整 4 小時,她反覆被性侵,同時兇手也用一台相機記錄一切。之後,他要她走進浴室刷牙、沖澡,當她走出浴室後,兇手已經消失,帶走了床單;而對於蒙面的他,她只記得一個明顯的身體特徵──左腳踝上的胎記。

不僅警探 Galbraith 覺得兇手的手法太有經驗,不像是初次犯案,受害女性也和她說:「我覺得他之前做過一樣的事。」Stacy Galbraith 回到家和同為警察的丈夫 David 提及這個案件,意外的發現在他的分局有很類似的案件也正在調查之中──漸漸的,整起案件連成線。

另一位女警探 Edna Hendershot 收到 Galbraith 的電子郵件,想起一年前她曾接獲一個 58 歲女性的強暴案件。兇手一樣蒙面、一樣綁住女性的手、一樣在指示他們去洗澡後離去,用同一台粉色的相機拍攝,受害者都看見左腳的胎記。在仔細瀏覽不同強暴案後,她們發現一連串使用類似模式下手的案件,因此她們相信這都是同一人犯下。兩人在之前並不認識,在唯有 13% 是女性的美國警方,她們因追緝性侵者而集結。

在長時間的鑑識與追查下,2011 年 2 月她們抓到了兇手 Marc O’Leary,她們也在兇手家中找到了那台粉色相機與充滿不同受害者照片的電腦。一一比對照片後,兩位警探 Edna Hendershot 和 Stacy Galbraith 發現一張她們從未看見的女性照片──那就是不被警方相信、因「謊報」而被起訴的 Marie Adler。最後兇手在法院認罪犯下 28 起強暴,被判刑共 327 年又 6 個月的有期徒刑,這也是美國法律所允許的刑期上限。

在新聞中記者也提及,受理 Marie Adler 的林伍德警方,在 2008 到 2012 年間所受理的 47 起性侵案件,就有 10 起尚未破案(也就是 21.3%),相比美國同時期、管轄相似人口數量的警局平均 4.3%,高出整整 5 倍。經過 2 年半,林伍德警方找到了 Marie,告訴她這個消息──我們錯了,我們應該相信妳,兇手抓到了,告訴她前科會被註銷,並給予 500 美金的訴訟補償。最後,Marie 對市政府提出告訴,並以 150,000 美元和解。

記者跨媒體合作,鼓勵 Marie 挺「聲」而出

完成此篇報導的兩位記者分別是 Ken Armstrong 、 T. Christian Miller。56 歲的 Ken Armstrong 現在是美國非營利媒體《ProPublica》的資深記者,在報導「一個難以置信的強暴故事」時,他任職於同為美國非營利媒體的《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roject),他們專注報導美國司法、監禁體系,並由前《紐約時報》執行編輯 Bill Keller 擔任總編輯。Ken Armstrong 先前也曾在《西雅圖時報》、《芝加哥論壇報》任職。2015 年並不是他第一次獲得普立茲獎,事實上,2012 年他就曾在《西雅圖時報》獲得最佳「調查報導」,更早在 2007 年就曾進入決選名單,後來也連續 2 年擔任普立茲獎評審。

另一位記者 49 歲的 T. Christian Miller,在柏克萊大學主修英文、副修法文,並在那時擔任校園報紙 《Daily Californian》的編輯,就此展開他的新聞生涯。他從 2008 年加入《ProPublica》至今,負責調查性報導與戰爭題材。在之前,他曾在《洛杉磯時報》任職 11 年,關注伊拉克戰後的基本建設重建。

當兩位記者回溯並分享報導的過程,他們說就是「一連串的採訪和文件」。他們共計採訪了13 位相關人士,包括事件的當事人 Marie 和兩位破案的女警探,也有法官、公訴辯護人、警方等;除了訪問,更是整理千頁以上的公開檔案,從法律和統計角度研究整個主題。

2016 年 7 月 Miller 和 Armstrong 接受 Podcast 平台「Long Form」的訪問時,坦言其實兩個新聞組織的合作是很罕見的,但這也不是刻意的合作,只是原本兩人各自在科羅拉多州和華盛頓州都在做相關的研究而因此牽線。

他們說:「這樣的故事我們並不會當作一場報導的比賽,因為這是性暴力案件;但的確很意外,畢竟有多少獨立記者在做一樣的事呢?」兩個媒體與記者的合作,並沒有花費許多時間說服和溝通,一切順利成章、很「合理」(make sense),因此他們兩人就如同他們報導的新聞中的兩個女警探一樣開始合作。

住在華盛頓特區的 Miller 從警探順利破案與調查機關,如何處理性暴力案件下手;住在西雅圖的 Armstrong 則因為在報紙新聞中耳聞 Marie 的案件,開始好奇在問訊中對受害者的懷疑從哪裡來?

Armstrong 也提到在以前的報導中,Marie 從未同意接受採訪。在接近 7 個月的電子郵件和電話,她終於答應,因為她漸漸相信「如果她發聲,也許就能幫助別人」。訪問兩人的主持人也實際地反問記者,遇到這樣的受訪者,明知道她從未被受訪,這將對報導受益良多,但要怎麼重述自己良善的本意,因為這也將對他們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響?

採訪經驗豐富的 Armstrong 這麼回答:「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很努力的保持耐心與尊重,也讓他們在我問問題之前,問我問題。因為很多人對媒體不熟悉,他們真的會不了解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怎麼報導,他們可能就會因為恐懼而拒絕。所以我在郵件裡介紹了自己、介紹了我工作的《馬歇爾計畫》。她也想知道新聞能對公共政策造成的影響,我給了她一些例子,我想這都對我最後坐在她面前,拿著筆記本、擺著錄音機與她見面,很有幫助。」他們也說,他們都很開心 Marie 並沒有後悔挺「聲」而出。

影集獲得好評,盼望促成改變

在今年 9 月影集上線後,更多觀眾與媒體開始關注這個故事。《衛報》給予滿分 5 顆星中的 4 星評價,並寫「《難,置信》不是一個關於 Marie 到底有沒有說實話的節目,而是誰的故事能被聽見,誰是能被信任的,關於司法體系下的權力關係。」

《The Atlantic》也稱《難,置信》是最「人道」(humane)的電視節目,並寫「它展現了敏感、有經驗的的警探如何對待受害者、找尋線索與嫌疑犯,有時也是將虐待者送進監獄。它認可了有時人就是會對他人做不好的事,但他們也展現能力和信念可以造成多大的影響。」同時在 IMDb 上,《難,置信》也獲得 8.6 的高分推薦。

在影集上線後,記者 Ken Armstrong 也在個人推特上分享一連串幕後花絮。他強調:「Marie 並不是一個角色(character);Jeff Mason(承辦 Marie 案件並控告她謊報的警官)也不是一個角色,他是一個承擔自己錯誤的警察。」也說在劇情中,飾演警官的演員其實可以很輕易的將警官角色揣摩成一個「卡通中的反派」(cartoon villain),但他沒有,因為他飾演的男人並不是。

特別的是,Ken Armstrong 也分享自己在影集上線後接到了 Marie 的電話,她說看影集對她來說是很困難的,但她還是看了,也很慶幸自己看了,她更稱讚影集「非常好」(excellent)。兩名記者和 Marie 都被冠名為影集的製作人,擔任劇情顧問,談到新聞被改編成影集, Armstrong 接受《The Hollywood Reporters》訪問時這麼說:「Marie 知道如果人們熟悉這個故事,同樣的遭遇就不太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這也成為最後答應進行戲劇改編的重要原因。

至於 Marie 所關心的公共政策改變,在影集造成轟動後,當時對待 Marie 不公的林伍德警方也在 9 月 27 日發表公開聲明。由局長 (Chief of Police)Tom Davis 署名的聲明中,他表示在 2008 年的案件之後,2011 年林伍德警方就展開獨立調查,並加強警探關於 「受害者中心的調查哲學」訓練,他也強調,「簡單來說,當時發生的事情並沒有任何可以接受的解釋。」也說:「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每一天繼續努力,獲得並維持社區對我們的信任。」同時也誓言,他們會支持、尊重各種犯罪下的受害者。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普立茲得獎報導改編,「一個難以置信的強暴故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每月電影推薦】金獅獎《小丑》直奔奧斯卡、李安新作壓軸登場

是王家衛的電影,陪伴我漸漸認識自己的「愛的原型」

作者簡介:

換日線編輯團隊,每周編譯國際新聞、挖掘台灣主流媒體較少關注的區域與題材。歡迎來信告訴我們,你想讀到什麼樣的故事。(換日線官方信箱:CommonWealthCrossing@gmail.com,來信就有機會抽到換日線獨家選書)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