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匯大火 消防達人:6大破口成「乳酪效應」

晴空匯大火 消防達人:6大破口成「乳酪效應」 227
晴空匯大火 消防達人:6大破口成「乳酪效應」 22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新竹東區大樓「晴空匯」於上月26日發生火警,造成兩位消防隊員不幸殉職,數百戶民眾至今仍有家歸不得。對此,消防安全達人楊有恆博士討論新竹市晴空匯火災事件。他指出,晴空匯火災有6大破口,也就由一連串巧合的失誤所造成的「乳酪效應」讓兩名消防員冤死。

楊有恆首先指出,15層樓以上的超高大樓,消防需高標準設計。因為高樓救火、避難逃生都不易,需靠建築設計自己滅火,並找到避難處所等待救援,降低損害。他認為,這次晴空匯事件不應該造成兩個資深消防員遇難。

楊有恆表示,提出此次晴空匯火警的6個破口,也就由一連串巧合的失誤所造成的「乳酪效應」,意即每片起司在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小孔洞位置不一,但重疊後仍有極小的機會可見孔洞連成一線,讓光線穿透。

首先,起火的D棟大樓B1處為大樓電力來源,放置電纜線的線槽這是本案第一起火點,而電纜材質、規格、負載、安全係數等理應已經過全面的考量,不會讓電力過載才對;第二則是大樓内所有管線,都以集中收納於管道間,而這些管道間未設滅火設備、防火填塞不實、防煙區劃失靈,也非會勘檢查項目,不幸成為了傳遞死亡濃煙的快速捷徑。因此,滾燙且極有可能內含毒氣的濃煙,以每秒3到5公尺的速度在大樓四處擴散。

第三,大樓在火災發生中意外停電,導致排煙系統無法正常運作。塑膠纜線燃燒後產生的毒氣,大量蓄積在管道間內,並在防火填塞不完整的區域迅速四處擴散,錯過了最佳運作時機的抽風機也隨即燒毀,使遇到濃煙的人很難有逃生的機會;第四,大樓中的逃生梯間可能有部分樓層防火門處於非緊閉狀態,是濃煙擴散的有利破口,很大程度地加重火災引起的悲劇。

第五,也有可能是部分樓層防火門被上鎖,需要磁扣解鎖,造成消防員只能垂直上下移動,而無法水平避難;第六,標配消防搶救設備無衛星定位及遠端連線功能,無法及時掌握火場狀況,錯失第一搶救時機。

楊有恆解釋,大樓安全在國內法規上屬營建署管轄,母法是《建築法》,消防的母法則是《消防法》,這次問題是在《建築法》裡。

他表示,有些大樓沒管委會,連安全門都拆掉,沒經費維修;反觀《消防法》這幾年從台北錢櫃KTV大火到屏東明揚大火而越修越嚴格,落實程度高。建管處沒多大人員編制,也沒有複查的機制,很多只是委外抽查,這塊公共安全仍有很大加強空間。

「住戶如要自保,一定要知道發生火災的避難動線。」楊有恆建議,火小時用滅火器,若超過膝蓋以上,要向下逃,不要向上逃;別人家失火,要先看門外有沒有煙,有的話要把門的空隙塞住,逃到有對外窗的房間等待救援,並平時就要在這個房間裡存放飲用水、乾糧與面罩。

他強調,在很多火場的案例,許多人都是死在樓梯間,因為會產生「煙囪效應」,煙會順流而上。反而躲在安全處所避難的都獲救,甚至曾經有等待20個小時獲救的案例。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則指出,新竹不是直轄市,沒有那麼多預算添購裝備。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補充說,消防員無法成立工會,但還是有很多的心聲希望被外界聽見。

照片來源:志聖鮮思製作單位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鄭正鈐質疑AI爆發用電量增30% 郭智輝:SMR發展會列入考慮

【住得心安2-1】921對台灣的啟發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有些事不能妥協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