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集中台灣到了危險地步!彭博評論:台積電該認真思考改變生產模式

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認為,台積電應該認真思考分散生產基地。圖為台積電晶圓十六廠。 (台積電提供)
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認為,台積電應該認真思考分散生產基地。圖為台積電晶圓十六廠。 (台積電提供)


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嚴重以及美中科技戰火下,各國高度關注台灣的台積電發展,面對各國供應鏈在地化的聲浪,《彭博社》資深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撰文指出,全世界95%最先進的晶片製造都在台灣,雖然這對台灣而言是寶藏,但面對各國零組件在地化的趨勢,台積電正面臨創新者的兩難,亦即堅持過去的商業模式卻不願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之際做出改變,將生產線分散。

高燦鳴在文中表示,當前西方盟國越來越擔心將自己的許多供應鏈置於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外,即使是暫時的中斷,例如最近車用晶片的短缺,也使世界領導人關注到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問題。

在地採購要求將使台積電失去訂單

近期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陸續發出邀請台積電合作的訊息,歐盟內部市場事務執委布勒東(Thierry Breton)日前與台積電歐洲子公司高層開會,也暗示想與台積電合作在歐洲增加晶片的生產,凸顯了各國政府擔憂無法掌握供應鏈的風險。

評論指出,台積電是唯一一家生產蘋果和高通等公司所需的半導體晶片公司,控制超過一半的客製化晶片代工市場且掌握了高階應用晶片,儘管競爭者落後了10年之久,但如果各國政府堅持要求零組件在當地採購,而台積電缺少在地工廠,那麼將從而失去了當地設廠競爭對手的訂單,且很快的這種憂慮就會被政治憂慮侵蝕。

高燦鳴認為,台積電有90%以上收入來自台灣以外的客戶,產能卻集中在台積電少數幾個晶圓廠,20年前許多晶片製造商仍有自己產能時,這不是問題,但現在擁有晶圓廠公司越來越少,且大多數公司都依賴台積電時,過度集中以不再是可以持續的。更糟的是,在國際關係使台積電成為地緣政治風暴的中心之際,管理層拒絕看到維持這一戰略的「愚蠢行為」或拒絕對進行改變。

台積電面臨創新者困境

高燦鳴引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公開回應指「台積電研發中心與大部分生產線將繼續設在台灣」談話表示,台積電正面臨「創新者的困境」,堅持維持過去30年的商業模式,拒絕承認局勢的變化可能讓舊的方式變得多餘。

評論指出,台積電必須體認有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力量正在推動西方生產更多半導體,從川普到拜登政府都渴望美國重歸昔日的輝煌,並尋求資金幫助該計畫,更擔心中國可能攻擊台灣使晶片供應面臨風險。

他也提到英特爾(intel)目前正在利用這個局勢,利用各國對於依賴亞洲供應鏈的恐懼,並呼籲政府在美國晶片業投資更多。而高燦鳴也認為,台積電在歐洲設置工廠將是合乎邏輯的,因為該公司在該地區擁有少量客戶,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台積電最重要的一些供應商的總部,其中包括荷蘭設備製造商ASML。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半導體讓台更安全還危險? 黃志芳:長期威脅下產業也沒停止發展
半導體佔有率驟減 日本危機感加深
台積電奪三冠王 去年研發費用逾千億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