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之婕曝「古蹟變廢墟」真諷刺 文化局:已爭取預算進行重整

▲議員曾之婕質詢市區多處「古蹟變廢墟」,要求市府各局處必須正視。(記者鄭錫堯攝)
▲議員曾之婕質詢市區多處「古蹟變廢墟」,要求市府各局處必須正視。(記者鄭錫堯攝)

台南市議員曾之婕今(28)日在市議會市政總質詢時指出,今年「台南400」風光的背後,竟然還有「古蹟變廢墟」的地方,這對美名聞名世界的台南古都來說真是一大諷刺。文化局回應,市府文資處已爭取中央經費補助,待預算完成墊付程序後將進行發包整修。

曾之婕表示,今年「台南400」竟然有「古蹟變廢墟」的地方。位於泉南里兩處台灣府城東門段城垣殘蹟,在都市計畫使用分類當中,屬於「文化教育專用區」,現場宛如廢墟已久,和其他城垣殘蹟的保護簡直有天壤之別,台南市是所有縣市當中,唯一最有資格被稱為「古都」的城市,傳統古蹟本來就相當多,國定古蹟和市定古蹟共有147處,但是多年以來,這兩處殘蹟究竟歸那個單位管轄一直在踢皮球,希望比照熱蘭遮堡、南門段殘蹟立碑說明,讓這裏能夠真正成為文化教育專用,也才能達到珍視傳統的目的。

文化局回應,此處古蹟管理單位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前由本市東區區公所協助泉南里里長申請認養,爰土地管理人國產署南區分署台南辦事處先於112年10月17日拆除地上閒置建物並進行整地,惟後續里長因故終止認養,現地環境不佳且閒置。為解決此一問題,市府文資處已爭取中央經費補助,協助國產署進行環境整理工作,待預算完成墊付程序後,後續本府將進行發包,透過整理及加強解說的方式讓民眾認識這處遺跡。`

此外,「南山公墓群」有許多台南市民家族的祖墓,是台灣最大、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墓地,1991年部分禁葬、2008年全區禁葬,2011年開始公告遷葬,有民眾說市府過去開闢西門路和新都路,曾經強迫墓主遷葬,是為了都市計畫發展,在總統賴清德擔任市長時代,認為南山公墓確實是南區發展的一大限制,市府都市計畫就已經劃定為「公兒預定地」,當時還編列4千萬元遷葬補償經費,並追加3億元土地徵收經費預算,但迄今爭議還在延續,希望儘快有個結論。

▲曾之婕針對小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要求教育局長要盡速了解妥為處理。(記者鄭錫堯翻攝)
▲曾之婕針對小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要求教育局長要盡速了解妥為處理。(記者鄭錫堯翻攝)

民政局回應,南山公墓「全區」目前皆為列冊追蹤文化景觀範圍,相關開發規劃應提送本市文資審議會審議,評估對列冊追蹤文化景觀範圍之文資價值影響,因此市府工務局欲開發公(兒)S44及周邊道路,應先提出相關規劃設計方案,送本市文資審議會審議。另依文資法第15條規定,公有土地上之建造物超過50年,處分前應辦理文化資產價值評估,目前工務局正委託本市殯葬管理所針對「公(兒)S44及周邊道路開發工程」進行墓葬查估及墓主後代查詢,本府文資處待工務局提供相關資料後,將優先辦理審查程序。`

另現正進行中的「台南市運動藝文休閒園區」,會落腳在東區南台南副都心,外界用「台南小巨蛋」來形容這項建設,去年10月會公告招商,估計投資規模至少80億元以上,配合中央促參2.0政策推動,但是這塊地早就在都市計畫中列為文教用地,要回溯至2010年許添財市長時代就已經提過,2015年賴清德市長時計畫擱置,2018年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又改為國立科學教育體驗未來館,決策反反覆覆,有不少縣市都已經有超過一萬人規模的場館,希望能和台南榮譽國民之家原址遷移後的規畫一併考量。

曾之婕也關心捷運與鐵路地下化兩項重大交通建設,她指出台南市是六都當中唯一沒有捷運的縣市,市府目前以2026年底前動工、2031年通車營運為目標,但是台南捷運的構想最早是在1989年提出,比台北市甚至各縣市還更早,三十幾年來,變數太多了,尤其目前核定的路線,沿途也是省道汽機車擁擠的商業區,將會是臺南交通黑暗期的開始,還有南鐵地下化施工當中挖出大量歷史遺跡影響,她要求市府研擬好配套設施,盡量減少兩項工程對交通上造成的衝擊。

此外,去年台南登革熱疫情嚴重,今年未雨綢繆已經在東區先噴過一次藥,但雨季來臨可能已失去藥效,曾之婕收到許多里長反應,希望環保局能夠考慮再噴第二次藥,以避免疫情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