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釀75死/寶林案主嫌米酵菌酸超致命 還沒解毒特效藥

[FTNN新聞網]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寶林毒風暴持續擴大,目前累計18例,其中2死5重症。衛福部昨(27日)晚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後,認為「中毒原因最可能還是從食物本身來。」並證實「米酵菌酸可能性滿大的」,不過,仍無法完全排除人為下毒。此外,包括奇美醫院醫師陳志金、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都將禍首指向「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寶林案楊姓死者的女兒出面,呼籲相關單位定要揪出禍首。(圖/資料照)
寶林案楊姓死者的女兒出面,呼籲相關單位定要揪出禍首。(圖/資料照)

「米酵菌酸」除了存在於保存不當的粿條、河粉、涼皮、腸粉等澱粉食物,也會出現在長時間泡發的黑木耳、銀耳裡。FTNN調查,在12名傷亡者中,都吃下粿條或河粉,而在「寶林餐飲事業」官網的炒粿條照片,配料也有黑木耳。

輕微的「米酵菌酸」中毒類似胃腸炎,嚴重則會出現嘔吐、抽搐、尿血等症狀,導致肝腎臟、腦部受損,甚至陷入肝昏迷而造成死亡。據報導,「米酵菌酸」中毒後30分鐘就可能發病,但根據個人體質,也可能遲至12小時甚至1到2天後才發作,這與此次寶林食安風暴的39歲死者病程相當類似。

可怕的是,「米酵菌酸」非常耐熱,即使是用攝氏100度的開水煮沸也無法破壞它的毒性,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以上,是致死率相當高的毒素,且目前沒有解毒特效藥。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公開指出,2015年,莫三比克有234人因為喝了當地一種用玉米澱粉釀製的酒,結果造成75人死亡,這是目前已知最大宗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會存在於保存不當的粿條、河粉、涼皮、腸粉等澱粉食物中,致死率相當高。(圖/寶林餐飲事業官網)
「米酵菌酸」會存在於保存不當的粿條、河粉、涼皮、腸粉等澱粉食物中,致死率相當高。(圖/寶林餐飲事業官網)

雖然台灣未曾傳出「米酵菌酸」中毒死亡案例,但中國已傳出多起悲劇。3年前,中國黑龍江省一個家族12口聚餐時,大家食用冷凍近1年的自製「酸湯子」(類似粗麵條),導致集體「米酵菌酸」中毒,一共奪走九條人命,衛生單位不排除製作「酸湯子」時就已經遭到汙染。

此外,中國廣東除了有家腸粉店發生集體食物中毒、1人遭到「米酵菌酸」奪命,還有一名34歲女子,吃下浸泡超過24小時的黑木耳後身體不適緊急送醫,最後「急性肝功能衰竭」致死,院方在該女子體內檢驗出高含量的「米酵菌酸」。顏宗海提醒,黑木耳等乾貨泡水後,用不完必須要冷藏,泡太久也不要食用,否則養生的食材恐會變成奪命的毒藥;一般而言,黑木耳發泡以1至2小時為限,最長不要超過4小時。

檢警會同衛生單位已至北市信義遠百「寶林茶室信義A13」查扣35種食材、監視器等相關證物。(圖/警方提供)
檢警會同衛生單位已至北市信義遠百「寶林茶室信義A13」查扣35種食材、監視器等相關證物。(圖/警方提供)

昨晚6點,衛福部食藥署、疾管署、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環境部化學署,以及本次收治寶林毒風暴相關個案的新光、馬偕、北醫、三總等醫院代表,共同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會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對外說明表示,中毒個案都有食用粿條或河粉,而這兩種食材都是相同原料製成,因此會聚焦此類食物調查,且根據中毒個案的症狀與病程,與會人員遂認為「中毒原因最可能還是從食物本身來。」,並推測「米酵菌酸」釀禍的可能性滿大的。

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種粒線體毒素,而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若粒線體急性損傷就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因此重症病患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愈大。

奇美醫院醫師陳志金也在臉書粉絲表示,根據目前的狀況,「米酵菌酸」最有可能是禍首,雖然人為下毒仍無法完全排除,但是「順序是排比較後面的」。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連代班9日出事!寶林茶室「越籍廚師」原任職北車店 捲中毒風波釀2死
快訊/被控2度強吻鍾沛君!朱學恒不認罪 北院「強制猥褻罪」判1年2月
寶林茶室釀2死!北檢複訊代班廚師後無保請回 面對媒體他沉默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