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油碳水化合物」比酒傷身你卻天天吃?必避地雷5食物,連水果也要當心

喝酒傷肝、傷胃更致癌,是眾所周知的傷身壞習慣,不過家醫科、肥胖症專科醫師魏士航提醒,其實有一個不僅會上癮,還會傷肝、引起痛風的食材人們每天都在吃,對健康的危害比嗜酒更可怕!這個食材,就是「果糖」。

果糖比喝酒更可怕!醫師詳解吃糖的3大陷阱

魏士航醫師拍片指出,比起酒精,其實果糖對健康更有危險性,具體原因不是因為「酒精比較好」,而是果糖存在以下3個大陷阱:「人們更難察覺果糖帶來的危害」、「果糖欺騙大腦,有成癮依賴性」、「果糖攝取量更以難掌控」。

魏士航醫師解釋,喝酒後的暈眩、嘔吐,會讓人感覺不適而停止飲用;但果糖卻恰恰相反,有研究發現,果糖還會讓人體產生「瘦素阻抗」,導致缺乏飽足感,怎麼吃都不會飽、當然更停止不了繼續吃!

此外,研究證實,攝取果糖在生理機制上,就像喝酒、抽菸一樣會讓大腦成癮;而且果糖會藏身在各類加工食品中,例如一小罐可樂其實就含有35g的果糖,但人們時常不只喝一罐而已,不僅毫無果糖過量的自覺,還會讓人不自覺越喝越多。

不僅讓人胖、高血糖!醫嘆「果糖是最油碳水化合物」

可別以為果糖僅會讓人發胖,魏士航醫師進一步提醒,果糖又被他稱為「最油碳水化合物」,它在人體中的代謝和酒精非常像,只能通過肝臟代謝,在這過程中會生成尿酸,而尿酸合成會刺激脂質新生並加速果糖代謝,從而產生惡性循環生成更多脂肪,形成代謝問題。

因此高尿酸早已是除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之外的「第四高」,當尿算出現紅字,代表著身體代謝出了狀況,可能有代謝症候群、動脈粥狀硬化、痛風等諸多問題,從而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需要審慎面對。


水果1特點似「改造加工甜食」!防果糖傷身還有這些地雷要注意

魏士航醫師也提醒,由於近代水果經改良,果糖含量都相當驚人,若已有高尿酸狀況,則水果應被視為「改造的加工甜食,是具有風險的甜點」,而非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攝取的營養來源。

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副主任安欣瑜也曾於臉書分享,許多輕、中度的脂肪肝患者都是吃水果吃出來的,「水果已經幾乎可以當成點心來看了」,提醒民眾水果一定要適量食用。營養師陳怡婷為文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4份水果;糖尿病患每天最多吃2份水果即可。1份水果約為顆拳頭大小,或切塊放入碗中8分滿。

除了水果外,現代加工食品也廣泛使用果糖作為原料。營養師覺嘉欣也受媒體訪問說明,「高果糖糖漿」是廣泛使用在汽水、飲料、糕點、麵包的糖份,因此民眾購買食品時,檢視營養成分標籤非常重要。不過,全面戒糖一開始並不容易,我們也可以先從「減糖」開始,衛福部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果糖等)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天攝取2000大卡來算,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亦即低於50g。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最油碳水化合物」比酒傷身你卻天天吃?必避地雷5食物,連水果也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