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實力、勤奮的亞洲優秀員工,為什麼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作者:Aaron Chuang/換日線專欄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香港,最近一份工作在聖荷西(San Jose)。過去 10 年來,我走過 30 個以上的城市,在北美州 road trip 超過 6,000 公里。從資產管理、外資銀行做到天使投資。我接觸過的商業對象,從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全資子公司的境外跨國聯貸,到北美區塊鏈尖端技術的新創公司都有。曾一同共事過的工作夥伴,不但有北大、清華 MIT, Stanford 博士畢業的頂尖學子,也有前科累累但在上海深圳呼風喚雨的商場老手。

充足的「樣本來源」讓我觀察到台灣員工有兩種令人深刻的印象,以下則以筆者待過的金融投資領域作為拋磚引玉:

1. 台灣培養出的員工非常優秀──不論從何種面向看。

2. 「優秀」是否代表員工「具競爭力」?就台灣來說,似乎中間還存在一點落差。

「你卓越的單打能力,反而會阻礙湘北得到勝利」

熱血籃球漫畫《灌籃高手》裡有一句話一直讓我印象深刻,是在湘北對上山王陷入苦戰時,流川楓想起仙道與他單挑後給出的評語:「你卓越的單打能力,反而會阻礙湘北得到勝利」。

雖然背後的原因不同,但從我的觀察得出台籍的員工也有類似傾向。

我在北美攻讀學位時,教授在規定作業需要具備的內容中,相關指引(rubric)會非常明確,而就我的經驗,亞洲人──特別是華人同學會非常仔細地閱讀相關指引,甚至很多人會將指引列印出來,在作業完成後再對照一遍指引,確認作業內容都符合指引的要求。

這當然是非常好的工作習慣,即使不是學生,就是在正式工作上也是很好的一種態度。可問題就出在:如果是團隊作業呢?當其他同組的同學並不照著指引發想並完成作業內容的時候,該嚴格遵照作業指引,還是跳出框架(out of box)試著做出一個也許極具創意,但可能不符合教授要求的作品?

做事努力積極,但商業問題 80% 的關鍵出在「溝通」

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特別是在商管領域 ),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換個角度說,「符合指引」與「極具創意」並不一定全然是互斥的兩個選項。但既然要做出不同於傳統的成果,溝通的過程勢必是不可缺少的。「這個跳躍想法的客觀事實基礎是什麼?」、「如果用這種方式呈現 proposal,是不是同時備上 Word 版本的說明 paper 比較好?」,甚至在發想階段時就帶著組員跟教授溝通想法,確認這個突破性的作法是可行的,可以省下之後從頭修改的大量時間。

很可惜,我幾乎沒有看過華人同學這樣做。

反倒是常看到華人同學們聚在一起時用中文抱怨某個同學想法過於天馬行空,或是某個教授對於作業的給分方式過於模糊;但從第一個學期就可以看到他們聚在一起埋怨,直到畢業前仍然如是。

也許英文不是母語是導致他們不敢積極溝通的原因之一。我在累積了近 10 年工作經驗後才重回學校,所以對應我之前在台北或北京工作的同事,語言隔閡其實不是主要的原因──心態才是。在亞洲工作的時候,即便我一直都待在風氣相對開放的外資機構,也發現員工之間的溝通非常封閉:往往內心的 OS 多到可以編成萬言書了,但最後說出口的仍然是:「老闆,我知道了。」

認真負責,但是在該力求表現的時候「曖曖內含光」

溝通上的弱化還體現在另一個地方:有機會發表自己想法的時候卻選擇低調。

在台灣的職場上,常看到有一種同事在辦公室外總是可以高談闊論公司的各種缺失,一旦公司真的有大型會議,或是讓員工發表意見時,卻異常沉默。

我剛到北京擔任私募基金投資經理時,對於各種商業媒體提到關於中國大陸人「狼性」的敘述印象深刻,也因此對於可能看到的積極表現抱持「高度期待」;但真正在北京紮根後,卻發現中國人不善溝通及公開表現的特性與以前的台灣同事沒太大區別。所謂的「狼性」則只是建立在對實質利益的渴望,或是私下對於主管/客戶的各種「籠絡手段」;但是如何透過恰如其分、不卑不亢的方式表現個人特質,很遺憾並沒有令人驚艷的案例。

反觀,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學生/員工,擅長表現自己的比例上高於亞洲華人,並且是用舒服得體的方式,而不是「硬來的狼性」。與其說「擅於表現自我」是個人特質,我更相信這是長久以來家庭環境及社會文化陶鑄出不同的溝通方式。最明顯的,就是犯錯時的應對方式。

養成害怕犯錯的孩子,真的是在幫助他嗎?

有一定社會歷練的成年人都知道,再怎麼嚴謹、細心的工作者,難免都會犯下錯誤;但重要的是面對錯誤時勇於承擔的態度,以及不貳過的修正能力──這是我本來的想法,但在美國生活後,我發現美國社會還另外要求一點是:犯錯後的個人「公關」能力。

更準確來說,「勇於承擔」及「修正錯誤」都是內隱的個人能力,這兩點都需要時間「被看見」;但美國人要求的是犯錯後看到你是否有「立刻呈現出積極、樂觀面對錯誤」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犯錯後的「公關」能力。

華人家庭長大的孩子,在犯錯後大概很少沒有呈現出害怕或膽怯的。

「痛定思痛」之後「虛心受教」,於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幾乎是華人教育孩子面對錯誤的” SOP ”。但,這樣的 SOP 真的有助於孩子在未來的職場提升競爭力嗎?

風險管理是高階主管面對公司治理時的重中之重。當風險來襲時,高階主管第一反應恐怕不是需要「痛定思痛」,而是立刻聯繫相關單位,確認法律範疇,並且做好公關處理。這三個行動思維,恰恰不是華人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有機會學習到的。華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社會的價值體系,持續孕育出優秀且良善的下一代;但在既有的傳統文化基礎上,是否能有兼容其他文化的優點,進而精進年輕一代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呢?

此路尚遠,且行且學習。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有實力、勤奮的亞洲優秀員工,為什麼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你們亞洲人要懂得拒絕阿!」──聯合國同事教我的事

「你們亞洲人為什麼都要留瀏海/自拍/排隊/分享?」──德籍男友對亞洲的四大「刻板印象」

作者簡介:

25 歲的第一份工作,是自己創業;在持續嘗試各種第一次創業的創業者能犯的錯誤的過程中,讓公司規模從 2 人成長到 50 人;但在 3 年後結束創業夢,回到大公司從小助理做起,再利用 3 年的時間,從小助理成為規模以 10 億人民幣計的私募基金投資協理。過去 10 年工作待過香港、北京、台北、矽谷及西雅圖;用自己的腳走過耶路撒冷,布拉格,伊斯坦堡,維也納及費爾班克(Fairbanks)。走過冰河與沙漠,看盡極光與峽谷,最想念的還是家鄉巷口的熱熱豬心湯。

更Yahoo論壇文章
台商丶台生易觸犯「反滲透法」、「代理人法」?大選前通過?5QA一次看懂
張善政終於變成韓國瑜
蔡英文動用國家機器造勢 嚴重違反民主原則
以去年韓流佐證「共諜」王立強向澳洲洩的密究竟是真是假?
日本社會高齡化,連黑幫也逐漸成為養老院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