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想過?癌細胞憑啥本事如病毒般四處轉移、生根?

 (示意圖;圖片取自pixabay)

 

近日又有一個世界級名人因胰臟癌而逝世,即美食界中稱為「摘星機器」的名廚侯布雄。其實胰臟癌的發生率不高,在男女之間都排不進前十名,但因為不易在癌發前期階段知覺,等到末期癌細胞擴散、轉移到其他器官產生明顯不適症狀才發現,而為時已晚。

 

為何癌細胞向病毒一樣可到處轉移、生根?

 

細胞又不是病毒、病菌,為何癌細胞能在體內到處轉移、生根?即便是一般的良性腫瘤都沒有這種能力,癌細胞憑什麼有此特權?

 

其實目前醫學界也沒有確切完整的答案,但部份研究成果指出一些可能的致成原因。

 

首先,癌細胞要擴散出去前要破壞生長環境附近的組織,科學家發現癌細胞能產生一種酶,可藉此溶解身體組織,讓癌細胞得以「外洩」出去。比如淋巴管與血管,如果癌細胞能破壞此二者的管壁,就能入侵周行全身的淋巴管系統與循環系統,四處建立它們的「殖民地」。淋巴管有許多淋巴結,能擋住癌細胞,但也因而使它們在淋巴管附近「定居」,成為病灶;當癌細胞成長到一定程度,就能破壞淋巴結設下的關卡,繼續向下一關卡擴散。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以為癌細胞要長到一定的大小才具有轉移到其他器官的能力,但近年發現並非如此,約有20~30%的乳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未至淋巴轉移的階段已有遠處轉移的能力。

 

癌細胞是個懂得因糧於敵的細胞,當它們增生至一定的規模後,會誘使身體組織長血管到腫瘤內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及氧氣,因而能進一步壯大。因為這個特性,學界十分關注癌細胞誘發血管增長的機制。

 

美國血管基金會共同創始人、癌症研究專家李威廉(William Li)曾在TED講座中指出:「若沒有血管供給養分,腫瘤頂多只能長到0.5立方釐米......若在飲食中加入各種抗血管新生的食物,能確實干擾癌症的形成。」

 

抑制也幫助癌細胞的雙面人激素

 

有一種稱為「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的重要激素,與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如胚胎發育、細胞生長分化、傷口癒合、血管新生皆有關聯,功能多元且強大。研究發現,TGF-β在正常細胞上能抑制細胞生長,不過當TGF-β功能逐漸喪失時,就會造成細胞異常增長,是生出癌細胞的必經過程。

 

雖然TGF-β在初期會抑制癌細胞生長,但到某一階段,TGF-β反而會助長癌細胞增生,其轉變的契機為何是個大課題。

 

今年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體分析發現一個可能解釋,研究團隊發現許多惡性腫瘤組織中的PSPC1(Paraspeckle component 1)皆大量表現,且主導癌細胞內的TGF-β1抑制訊息新編程。PSPC1表現量少時,TGF-β1會抑制細胞增生,但當癌細胞的PSPC1大量表現時,反而會增強TGF-β1轉移訊息傳遞,促進癌細胞惡化、轉移。這項研究論文後來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且獲選為期刊重點論文,未來對PSPC1持續研究或可找到抑制癌細胞增生、轉移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