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期腎病 慎防骨頭病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病患可能會合併多種骨頭的病變,出現皮膚癢、骨骼痠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有骨折風險。建議除了正常洗腎外,平時應盡量避免像是堅果類、內臟類等含磷食物,並透過含鈣的磷結合劑、含鋁的磷結合劑來控制血磷值。
北市聯醫忠孝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陳達隆表示,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尿毒症)會合併許多骨頭的病變,一般稱為腎性骨病變或腎骨失養症。
他說明,在腎性骨病變的類型中,高週轉率腎性骨病變恐會產生纖維囊狀骨炎和骨折。其形成原因包括活性維生素 D減少、高血磷、低血鈣等因素。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皮膚癢、骨骼痠痛、肌肉無力、骨折和異位性軟組織鈣化等。
陳達隆指出,曾有一位在工廠工作的洗腎患者,本來需 1週洗腎 3次、每次應達 4小時,但因工作關係,常常只有洗 2小時,加上平時高磷飲食不節制,也不正常服食磷結合劑(鈣片),導致血磷值過高,進而產生纖維性骨炎,造成膝蓋骨骨折及肌腱斷裂。
因此,對於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患者,陳達隆建議,除了正常洗腎外,平時應限制食用或盡量避免含磷食物,像是堅果類、內臟類等,以控制飲食中磷離子的含量,幫助血磷趨於正常值。同時也應透過含鈣的磷結合劑、含鋁的磷結合劑來控制血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