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公司管理/陳春花:如何成為一家自我驅動的企業?

今天整個經營環境中不確定性太多,當不確定性出現的時候,對每個企業的挑戰變得跟以前不同了。今天討論一下創新的時代中企業如何自己做變革,這個話題對每個人都會有很多思考。 獲取持續增長的企業在做哪些事? 我最近五年來經常引用這句話,“不可持續是無法持續的”。為什麼會引用這句話?因為我發現企業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可持續性,但可持續性本身並不是由環境決定,因為環境會一直在變,如何保證環境在變的同時企業是可持續的,就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要把可持續設計出來。 我在研究優秀企業的時候發現,他們不太受環境的影響,他們可以在不同環境下保持可持續,他們因為什麼做到的?我發現他們做到三件事: 第一,想盡一切辦法做增長。很多人會問,我的企業能不能做增長,怎麼樣去獲得增長的機會,我會告訴他,企業本身要有一個思維邏輯,就是要增長。這些企業很大的特別就是用增長來面對變化。 第二,持續變革自己。不斷地用持續的變革讓自己獲取成長,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改變自己的能力比其他的企業強很多,當擁有了自我改變的能力時,生長的能力也會體現出來。 第三,回歸市場的邏輯。有人問我今天要不要真的理解互聯網,我是不是離互聯網比較遠、互聯網會不會給我帶來焦慮,我的回答很簡單,不管互聯網離你遠近、不管你熟不熟悉它,有一點你要接受,今天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這就是市場規律,必須回到市場規律才能保持住市場中擁有的可持續性。 優秀的企業會清晰地做到這三點,他們有自我生長的內涵,自我生長的內涵最重要的是不斷持續變革創新、不斷持續自我更新、不斷持續做自我轉型。每一個階段來看他,他都有全新的東西跟你溝通。 今天所有的管理都要重構,都要重新被確立。就像今天談企業競爭力和五年、十年前給企業下競爭力定義完全不一樣。十年前談企業競爭力,一定會關注到規模、成本和品質,五年前談企業競爭力一定會關注到創新,今天談企業競爭力一定會關注到你對未來的能力,競爭力的內涵有三次巨大的變化。 十年前談規模、品質、成本,你有競爭力;五年前談成本、品質、規模,你就被淘汰了;今天談你有創新力也要被淘汰,因為今天更重要的是面向未來。我們一定要對所有的經營要素重新構建,構建未來的能力。 真正的調整是革自己的命 怎麼能夠真正的變成自驅動的企業? 比如看華為,華為的增長非常強勁,如果有機會去華為會發現,它不講歷史只講未來,十幾年前去華為我去看它的研發,發現講的5G技術、晶片、軟體介面一系列的儲備和將要做的事情,那時候我們在用2G,我就說這個企業如果做手機肯定很厲害,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它要做手機,今天華為手機影響力大家是知道的。 你到這個企業交流聽到最多的是對未來的想法,可是去其他的企業,同樣是我研究的案例,一進去介紹的是它的歷史,什麼時候創立、里程碑是哪些、什麼時間點做了什麼,我就知道兩個企業差異太大了。 亞馬遜總裁貝索斯是世界第二富的人,原因在於亞馬遜今天的市值,財富是可以說明問題的,更重要的是它回答了人類未來生活的基本方式。如果一個企業能夠融合人類未來生活的基本方式,這個企業不太可能有不增長的情形。 很多人問我,到底怎麼面對變化,大家記住,我給生意下過一個定義,什麼是生意?生活的意義就是生意,所有好的生意都是回答了生活意義,只要能把生活的意義做到的生意一定是好的生意。如果你提供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是讓大家覺得不方便不喜歡的,不能讓生活品質和品質變得更好,那麼不是你的對手淘汰你,而是生活本身淘汰了你。 這時候發現像亞馬遜這樣的企業為什麼如此高的估值,就是未來的生活就是這樣的,沒人願意買東西還要找收銀員來結帳,你都不需要了,只要你來亞馬遜無人超市就可以了。 表面上看技術、你的對手使你很緊張,今天幫你回歸一下,跟技術和對手都無關,跟你對生活與時俱進有關,跟你對人最根本的需求有關,你要把自己所有的成功不成功的東西都要拿掉,不能夠自我否定的變革你就是一個理念的巨人。 很多人講變革講得非常好,但是他總談別人的變革,總是談員工的變革、管理者的變革,很少講自己,當他不能調整自己,就沒辦法真正的調整了,真正的調整一定是革自己的命,我相信兩個東西最重要: 第一,要記住真正的變革不是外部的,一定是內部的,反復自我驅動。 第二,一定要思考的不是變革別人,而是思考如何變革自己。 改變是組織最大的資產 在組織管理當中最核心的命題有四個: 第一,個人如何服從目標。 第二,個人如何服從組織。 第三,組織如何應對變化。 第四,組織如何在環境中生存。 回答這四個問題答案是明確的: 第一,個人必須服從目標。 第二,個人必須服從組織。 第三,組織必須有彈性應對變化。 第四,組織必須在環境中尋找價值。 但是互聯網來了,第一個,人變得很強大。現在不是組織跟個人的話語權的問題,現在個人話語權也很強大,85、90後的員工隨時辭職算不算任性?我說這不算任性而是正常,老闆說這是正常的話我該怎麼辦?我說讓組織變得他來一天都貢獻價值,第二天走了也沒問題,那就要問願意不願意以很短的時間建立信任,挑戰在這裡,能不能很短的時間跟員工建立信任,只有在信任下才可以創造價值,挑戰就變了。 人一定是流動的,人流動下如何讓他發揮最大的價值,願意不願意從管控轉向信任,可不可以建立信任的文化。真的變革是變自己,這是非常困難的。 要變自己的時候到底怎麼變呢?也很清楚,如果不轉型有可能就滅亡,所有的企業都會被重新的定義。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用未來決定現在,某種意義上如果用未來決定現在你發現你的路是寬的,如果只是走著自己的方向路是窄的。把自己放在未來角度去看這些問題,而不是用未來的需求確定今天要做什麼。 轉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經驗來判斷未來。你的對手其實是你自己,我非常擔心你是一個2017年的人,你的思維還在1997年,就像今天是高考40周年,如果沒有高考絕對不會有我今天,今天早上發朋友圈:人生因知識改變命運。可是今天很多人討論高考要不要取消?為什麼討論這個話題,就看你基於什麼角度來討論,作為一個普通的學生,最公平的競爭就是高考,但是如果不基於這個角度討論,基於你的思維可能你認為它不公平,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自己,同一件事一定是自己在決定。 很多人問我轉型挑戰是技術、對手、市場變化、顧客消費習慣改變嗎?我說都不是,是你固有的經驗和思維方式,因此對於今天的組織最大的資產是形成改變的希望,這是我離開新希望六合做的比較好的事。一開始要調,所有人說別著急你至少花半年時間再來調整,我說不行,我一個月就調了,調了以後告訴我可不可以讓他們運行一段時間再動,我說半年後再調,調到第五次他們問我什麼時候可以不調了,我說沒有不調這回事,第六次他們問我第七次什麼時候開始調,他們問這句話我覺得沒事了,因為他們覺得不調是不正常的。 你的組織擁有這個資產嗎?你的組織是不是覺得改變和變化是最重要的,如果是這樣的組織,我就不擔心大家,這種調整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的,大家覺得不調是奇怪的事情,我認為你就非常對了,這就是我需要大家真正理解的概念。 要成為自驅動的組織,核心是得向自己挑戰,這是我在新希望六合任期給經理人寫第五封信的標題,那時候已經開始做深度的變革。我給大家寫封信必須要向自己挑戰,這是整體改變,只用三年的時間去改,前面是整體改的構成要素,從意圖到價值重構到營利到自己的資源到最後的新業務,是要全部調出來的。 很多人問做變革到底動什麼,我說所有的東西都動,到了2015年整個管理層都調整,甚至整個結構都打碎全部重來。如技能要素,我們是個農業企業,整個技能都是農業領域,我們每年招大學生95%來源於農校,當我做轉型做食品的時候我們連對市場講話的能力都沒有,只會跟養殖戶講話,我們無法跟消費者講話,我跟人力資源部說,去招新員工,60%要來源於非農大學,如果沒有60%的新員工來源於非農,知識技能就調整不過去,三年確實把這個改變了,現在新員工絕大部分來自于非農的學校。 很重要的部分是資訊系統,資訊系統最大的功能是形成共同的工作習慣,資訊系統不是拿來做流程和審批,資訊系統是拿來形成工作習慣的,如果能夠用共同的工作習慣其實轉型和調整是非常大的,組織平臺、溝通系統、統一思想是支援系統要做的事情。 自驅動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 我們現在不是外部推動力不夠,而是內部的阻力太大,所以才要求一定是自我驅動的組織,當成為自我驅動的組織,才可以做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我下面談七點: 第一,成為驅動自我生長的組織,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把自己現在的結構打破,打破內部平衡。 現在很多企業內部太穩定了,一個特別穩定的內部結構是無法應對今天的變化的。舉例,你能不能讓更多的人在公司內部得到平臺,而不是僅有10%的人得到平臺。習慣上核心管理崗位就占員工的10%,把這個平衡打破,可不可以讓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機會,海爾做大了,六萬人,每三個人就是一個組織單元,所以有兩萬個組織單元,會使得這麼多人都有機會。 第二,調整文化,不能簡單的用原有的組織文化,必須要賦予新的東西,今天非常多中國的企業文化是固守的,華為是不斷的批判自己,把過去的東西扔掉。舉個例子,能不能學會你不講話讓員工講話,能不能每次開會的時候都是做一線業務的人發表意見,而不是當官最大的發表意見,可不可以做到。 第三,設立新的激勵,讓真正做事情的人能夠得到肯定。 第四,建成授權體系。我認為組織管理中,大家一直犯的錯誤是認為人是需要培養的,我今天也給出個人觀點,人其實是不能培養的,人一定是打拼出來的,不給他放在崗位上他一定不會長起來,那就得授權。 第五,設立全新的結構,所有的組織結構都是穩態的,可不可以設立一個動態的。 第六,跟更多人合作。 第七,領導者改變自己的角色。領導者的新角色到底應該怎麼辦?一個核心問題是領導者能不能成為被領導者,如果今天領導者不能成為被領導者,就無法驅動這個組織增長。以前當領導者真的可以當領導者,可以決定很多的東西。今天當領導者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可不可以成為一個團隊成員、成為被領導者? 今天講這個話題,我的核心是想回答兩個問題: 第一,一個自驅動的組織真正要解決的是什麼?就是要變革自己,只有變革自己才能成為自驅動的組織。 第二,任何一個組織在今天都必須面對未來而不是傳承過去,如果要面對未來必須回歸到未來基本規律中,要看規律和市場的變化到底在什麼地方。 回答這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必須回答競爭力的問題,今天的競爭力跟以前不太一樣,它是生長的概念,不再是積累的概念,也就是說,之前講競爭力的時候其實是個積累,積累了很多東西就會有競爭力。今天的競爭力是生長無限可能性,當競爭力是具備無限可能性的時候,就是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句話:每一次的生長其實都在創造著未來。所以你的競爭力必須是動態、必須是生長、必須是面向未來的能力。如果具有這樣的能力,相信各位的企業也會擁有可持續的發展,預祝各位一起生長,謝謝!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