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區域經濟/陸11城文創產業:杭州增加值占比GDP超20%

通過分析比較各地文創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發現,大陸杭州、北京、上海和深圳是國內文創產業第一梯隊,除杭州以超20%的占比遙遙領先外,其餘三城文創產業比重均超過10%。長沙、西安、蘇州等文創產業占比超過7%的城市,則屬於第二梯隊。 文化創意產業是大陸第三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體現。 綜合考慮2016年全國各城市經濟總量(GDP),以及文創產業的發展水準和文化資源等因素,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擇了杭州、北京、上海、深圳、長沙、西安、蘇州、武漢、成都、廣州、重慶11個主要城市進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在經濟轉型大背景下,在城市尋找新經濟和新動能的方式中,各地文創產業發展模式與亮點。 通過分析比較各地文創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發現,杭州、北京、上海和深圳是大陸國內文創產業第一梯隊,除杭州以超20%的占比遙遙領先外,其餘三城文創產業比重均超過10%。長沙、西安、蘇州等文創產業占比超過7%的城市,則屬於第二梯隊。 由此,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儘管杭州在多個經濟指標方面並非名列前茅,但就文化創意產業而言,杭州有望成為大陸國內最發達的文創中心。 同時,以杭州為對標物件,全國多個城市提出了形式多樣的“十三五”時期文創發展方式。而文創增加值占GDP比例是否能突破10%,或許將成為未來衡量一座城市文創競爭力的分水嶺。 不同特色的文創發展模式 如何界定文創產業,目前各個地方在統計口徑上存在一定差異。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這包括傳統的文化產業,即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攝影、舞蹈、電影電視創作等相關產業,在互聯網發達的時代,還包括與軟體業相關的各類設計業、遊戲製作產業等。 大陸國內文創產業方面有哪些模式?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國內主要城市文創產業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歸納出了三種模式。 第一是衛視IP帶動型發展模式。當地有著名衛視,如湖南、浙江、上海等地,依託知名衛視以及產品,推動當地文創業發展。 第二是產業園區帶動型。依靠大型演藝公司、文創產業園或影視城聚集,不斷吸納文創人才。如杭州,不僅有“宋城千古情”“最憶是杭州”等著名演出賽事,周邊還有橫店影視城;北京則擁有798、中關村海澱園等著名文創產業園。 第三種模式是依託專業會展發展地方文創經濟。如蘇州、成都、深圳,擁有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或設計周。如目前已經成為品牌的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已累計吸引49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觀展人數達71萬人次。 在各地方政府每年發佈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文創產業分佈於第三產業的多個領域,而“文創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則可視為衡量一座城市文創產業發展高低的總體指標。 就這一指標進行排序,2016年杭州市以22.99%的文創產業占GDP比例,成為國內主要城市中的第一名。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列二三位,其比重達到了14.33%和12.4%,深圳市則位列第四位,比重達到10%。 多個城市的文創產業占GDP比重均在10%以下,其中超過7%的城市可被劃分為第二梯隊,依次是長沙、西安、蘇州和武漢。 文創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低於7%的城市眾多,但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只要找到合適的突破口,以及與市場經濟接軌的方式,眾多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都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大幅提高文創產業的增加值。 杭州成大陸國內文創產業標杆 杭州是中國大陸文創產業的標杆。 2016年,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2541.68億元,按可比價增長21.2%,高出全市GDP增幅11.7個百分點,占全市GDP的比重為23.0%。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杭州文創產業的發達,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蘇杭地區自古以來的文化積澱。杭州、蘇州人文古跡眾多,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同時杭州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 第二,杭州提出發展文創產業的城市定位時間較早。2007年杭州市就提出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抓住了大陸國內發展的先機。2010年,大陸國務院批准杭州將“建設全國文化創意中心”確定為城市發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內容之一,由此推動杭州的文化創意產業從地方性戰略升級為國家戰略。 第三,杭州借助一系列會議、賽事提升城市綜合能級,為文創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2016年9月,舉世矚目的G20杭州峰會成功舉辦。今後一段時期,杭州還將舉辦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亞運會等國際重大活動賽事。 第四,借助浙江衛視、橫店影視城等超級IP的影響力,推動了文創產業的聚集。同時,杭州也注重發揮資本市場力量。根據2016年資料,杭州127家上市公司中,文創企業占24席,打通了文創產業與市場化接軌的途徑。 從城市發展歷史看,北京和上海在文創產業方面發展迅速,也有其城市文化積澱的因素。 北京的文創產業充分體現了其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優勢,文創聚集效應非常明顯。2016年,北京市20個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共實現收入8975.9億元,增長6.6%,占全市文化創意產業收入的64.3%。 上海作為金融中心,文創產業發展也充分發揮了金融杠杆優勢。2016年,上海市市區兩級扶持資金共投入5.7億元,撬動社會投資33.3億元扶持文創產業。 深圳作為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為什麼能夠有如此高的占比?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政策扶植力度,年輕化、高學歷的人才隊伍,靠近港澳的地緣優勢,以及珠三角傳統的工業製造能力,是深圳能夠在文創領域有所突破的關鍵。 同時,作為深交所的所在地,深圳也注意發揮資本市場力量。2016年,僅深圳南山區上市文化企業已達20多家。 多地提趕超10%的目標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發現,眾多城市將杭州當做學習與對標對象。成都、西安等同樣具備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城市,在近一段時間均提出了向杭州學習的口號。 2017年7月,成都市主要領導在談及成都文創產業時承認了與杭州的差距,“成都無論是文創產業增加值或是在GDP中的占比,兩項指標均不到杭州的1/4。” 作為一座擁有千年建城史的城市,成都首次明確了以杭州為標杆,力爭2022年文創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 成都的發展方式是,做深做優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特色文創產業。圍繞“文化+”“互聯網+”,積極培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資訊服務、數位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文創產業核心競爭力。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成都首先需要完成的目標應該是成為西部文創第一城。 西安市、蘇州市、廣州市等多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城市,在其文創產業“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文創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10%及以上的目標。 廣州作為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對於“十三五”時期的文創產業規劃亦有佈局。 根據《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將廣州建設成為有文化底蘊、有嶺南特色、有開放魅力、文化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的文化強市,構建樞紐型文化網路體系,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培育世界文化名城。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圖書館之城”,按常住人口算,平均每8萬人將擁有一座圖書館(分館),人均公共藏書冊數不少於3冊。 根據2016年公佈的《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蘇州將高水準打造文創產業發展升級版,“十三五”時期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高於同期經濟增速,到2020年,文創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要力爭達到10%。 對於國內城市而言,文化產業還面臨大陸國內先進城市及周邊城市的競爭壓力。由於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城市紛紛出臺政策扶持文化產業發展,使得未來大陸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競爭日趨激烈。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在“十三五”末期,文創產業占GDP比重能否達到10%將是分水嶺,代表了一座城市是否具備文創競爭力。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