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區域經濟/雄安新區滿月探訪:傳統產業憂搬遷 招商引資變選資

大陸規劃中的雄安新區覆蓋安新、容城、雄縣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三縣各有特色產業,正因如此,“北方鞋都”、“北方服裝名城”等稱號甚至蓋過了三縣的本名。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2016年,容城服裝業完成產值256億元,雄縣塑膠包裝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安新制鞋業的年產值也達到45億元。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中,規劃建設的雄安新區要突出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之一便是要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同時,“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的定位也非常明確。 那麼,在未來新區的規劃建設中,如何協調新區的高端高新產業及現有傳統產業的關係呢?對此,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組長徐匡迪曾表示,重點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做好現狀傳統產業的整合和升級,做好就業保障;統籌好移民搬遷和城鎮改造,讓搬遷農民融入城鎮生活;積極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談到如何建設時也表示,要統籌新區與周邊地區協調發展,有序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實現與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錯位發展。 在雄安新區設立“滿月”之際,記者再次走入新區,探尋這裡的傳統產業版圖,看看對於新區定位及規劃,企業主們都有哪些期待。 雄縣:何去何從的軟包裝產業基地 2008年,雄縣被中國大陸塑膠加工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大陸塑膠包裝產業基地”,2013年又被中國大陸包裝協會授予“中國大陸軟包裝產業基地”,12餘萬從業者,有三四十年的發展歷程,3000餘家企業,這些數位記錄了一個小城的創業史。 記者從雄縣縣委宣傳部獲得的資料顯示,2016年,雄縣塑膠包裝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位列當地四大支柱產業之首。 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發佈後,雄縣房地產市場曾是新區三縣中最為火爆的,如今房地產市場已降溫,企業家們亦不敢鬆懈。 “雄安新區設立消息出來後,企業家們的心情也經歷了一個起伏的過程。”雄縣塑紙包裝印刷協會秘書長邵岩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非常興奮,畢竟雄安新區被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不過,到了4月3日、4日,企業家們的心理波動就特別大,因為新區規劃建設的重點是高端產業,傳統產業何去何從,他們心裡並沒有底”。 雄縣的另外一個招牌是中國大陸•雄縣包裝印刷博覽會,從2002年開始,每年一屆,每逢博覽會,大陸全國的包裝機械廠商以及當地的生產商都會參加展覽,這也成為雄縣的一個名片。“當時舉辦博覽會,是為了給本地的塑膠包裝產業上檔升級、更新設備提供方便,機械廠商們對雄縣也很看好。”邵岩說。今年,協會原本計畫安排今年新一屆博覽會9月20日舉行,但是新區設立消息出來後,博覽會的報批事項目前也已處在?車狀態。企業不敢購買新的設備,但是他們也擔心,如果設備不更新,企業不進步,就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據瞭解,為了穩定企業家們的情緒,雄縣政府在4月10日召集了當地主要企業的負責人開了一次協調會議,當時企業的主要訴求就是希望能夠在本地做一個園區規劃。 邵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大一點的企業要搬遷,僅設備搬遷就要幾百萬,更別說在外地買地建廠了。另外,搬遷後,當地有沒有完整的產業鏈條?是繼續雇傭原來的熟練工還是重新雇傭當地的工人?這些都不是一件小事情。 壓延制革是雄縣的又一大支柱產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產品佔據國內30%左右的市場份額。對於傳統產業走向何方,當地幾家大的企業老闆心中也有顧慮。如果搬遷,邊建邊生產,就意味著需要更多資金,個體企業難以承擔;如果現在停工,到外地建新廠,客戶就會流失。 記者從雄縣發改局獲得的《雄縣產業發展情況報告》,在談到對傳統產業發展的建議時提出,鼓勵優勢主導企業依靠工藝優勢、設備優勢、資金優勢和管理優勢實現企業兼併重組;鼓勵小微企業“抱團取暖”,合理劃定“傳統產業提升聚集區”設定門檻,使小微企業組團入園。不過關於這份檔的背景,發改局人士告訴記者與雄安新區規劃並沒有關係。 邵岩告訴記者,據其瞭解,目前雄縣已經有9家紙包裝企業自發地做了重組方案,希望能打包在一起,上檔升級。“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要建園區的話,門檻會很高,不集約化發展,單體作戰肯定要被淘汰。”邵岩認為,雖然現在土地申請被凍結,但是這些企業重組後,進園還是有希望的。 上述《報告》還提到,由於雄安新區主城區未涉及雄縣,建議在符合新區總體規劃前提下,合理安排區域,引導企業聚集。著力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佔有率,以產業技術創新引領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另外,《報告》提到,積極導入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戰略發展需求的央企、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駐雄縣,解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過剩產業工人就業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4月16日“河北發佈”的微博消息,針對三縣部分企業高度關注的搬遷安置、未來發展等問題,新區將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從傳統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特點入手,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建設企業園區。 容城:忐忑的服裝廠主 希望得到妥善安排 容城縣政府以及新成立的雄安新區籌委會座落在縣城的奧威路上,這裡交通便捷,不遠處就是高速公路和高鐵站。而在奧威路盡頭,屹立著一座刻有“北方服裝名城”的石門,格外顯眼。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規模或大或小的服裝廠。容城的兩家新三板企業澳森制衣、津海股份也座落於此。 與雄縣的塑膠包裝產業一樣,容城縣的服裝產業也有三四十年的歷史,已經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支柱產業。另外,容城也在2006年被中國大陸紡織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評定為中國大陸男裝名城和全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 容城縣委宣傳部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容城縣服裝產品涵蓋西服、襯衫、休閒、棉服、運動、褲裝等6大系列,年產各類服裝4.5億件(套),去年,服裝業完成產值256億元。 記者在津海股份門口看到,一考察團剛剛在廠區內參觀完畢,準備坐車離開,廠裡領導則出來送行。門衛告訴記者,作為當地的標杆企業,最近有不少媒體來採訪,而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考察團也不在少數;不過,津海股份以未得到上級指示為由婉拒了記者的參觀、採訪需求。 離津海股份不遠處,有一家中小規模的服裝廠,記者看到,緊鄰馬路的是這家服裝廠的工廠店,裡面展示著各類西裝,或許是由於假期的原因,店內並沒有客人光顧。工廠店後面,是這家服裝廠的生產車間,時不時有工人進進出出。 “這幾年實體店都不好做了,一年不如一年。”一服裝廠老闆告訴記者,現在主要做來料加工和自有產品,但是由於人工成本不斷攀升,服裝廠的日子也不如從前了。“現在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是一年5萬元,管理崗位更高,平均工資已經比2010年時上漲了2萬元,人工成本占到總成本的2/3。” 當地的一位元官員則告訴記者,容城的服裝業以外貿加工為主,在上世紀90年代發展最為鼎盛,在新形勢下,容城服裝業的經營理念、資本運作跟不上時代前進的節奏,和南方企業的差距也就逐漸拉開了。 談到近年來當地服裝業的變遷,服裝廠老闆表示,這兩年已經有不少人陸續退出服裝行業,轉投其他行業。這些年新開張的服裝廠幾乎沒有,而她自己的廠子也維持著原有七八十人的規模沒有擴大。 “當然是一件好事。”說起雄安新區的設立,服裝廠老闆這樣對記者說道。但是,對於未來容城的服裝業會走向何方,她告訴記者,內心也很忐忑。“我覺得服裝產業還要做下去,大一點規模的可能會聚起來,小的服裝廠可能就會被取締。”她告訴記者,之前縣裡的工作人員已經來徵求過意見,可能會採取兼併的措施。 “我們服裝廠雇傭的工人基本上都是當地的,只要工人能有個安置,服裝廠能有安置,怎麼安排我們都能接受。”談到對新區的希望時,服裝廠老闆告訴記者,容城的服裝產業解決了當地大量就業問題,為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很多服裝廠主將一輩子的心血投入到經營中,希望能有一個合理的安排。 安新:協調新舊產業 生態環保是重點 提到安新縣,或許你會覺得名不見經傳,但是提到白洋澱,那就是無人不知了。白洋澱大部分澱區都在安新縣境內,這也形成了當地獨特的旅遊業。根據當地統計,今年清明節小長假期間,白洋澱景區共接待遊客18312人次,創經濟效益1649萬元。 除了旅遊業,安新縣還有有色金屬、制鞋、羽絨三大傳統產業,其中,安新縣羽絨業年產羽絨服裝1000萬件,年產值6.7億元。安新縣被省政府確定為羽絨生產基地,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羽絨集散地。 安新縣制鞋業現有企業17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產各類鞋1.5億雙,年產值45億元,已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鞋業生產基地。記者在安新縣採訪時,來到了位於三台鎮的三台鞋材鞋業交易中心,一位元鞋材店老闆告訴記者,交易中心總共有300多個門面,聚集了200余家商戶。 據瞭解,當地的鞋材廠商主要是從南方的福建等地進貨,將鞋材銷售給三台周邊的鞋廠,再由鞋廠進行加工、出售。一位元鞋材店老闆告訴記者,三台鎮擁有完整的制鞋產業鏈,基本沒有人去外地打工。生意做得大的自己開工廠,做得小的也有個店鋪,而他自己的鞋材店每年的銷售額也有八九百萬元。 談到雄安新區設立,這位鞋材店老闆也不無憂慮,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年的經營都比較穩定。從底廠、面料、扎眼、鞋墊加工到整鞋、物流,三臺本地都有相應的配套產業,“雖然現在關於制鞋產業搬遷的傳言不少,但是只要整個產業鏈不散了,大家還可以生存”。 另外一位從2003年就開始從事鞋材生意的老闆則向記者表示,鞋材商在從上游進貨時,上游商家要求現金結算,即使建立了互信,也只能放寬到1個月內結清;但是在向本地鞋廠銷售時,下游鞋廠長期欠帳導致鞋材商資金周轉困難。 “我現在最關心賬款如何收回。”這位元鞋材老闆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後,生意本就不是很好,新區設立的消息出臺後,賬款回收也變得更難了一些。 “從春節到現在總共收回不到5萬元,而前些年到了5月份能收回五六十萬。現在手裡沒現金就不能進貨,不進貨就沒貨可賣,給鞋廠的供應斷了,他們就更不會早點還帳了。”鞋材老闆向記者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鞋材交易中心看到,背後不遠處正冒起滾滾的黑煙,而在交易中心右前方不遠處的一片田地裡,長長的藍色鐵皮圍了一圈,其中堆滿了各種垃圾,當地人告訴記者,這是當地鞋廠用剩的邊角料集中處理地。 生態環保在雄安新區規劃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協調新舊產業的關係上,安新縣還要加上一條,如何保證環境與產業的和諧,做到可持續發展。 容城官員談變化:招商引資變招商選資 “要想出精品,就急不得,我們現在的工作緊鑼密鼓,不會準備不充分就進行建設,時間緊張,但不會匆忙上馬。”記者在容城採訪期間,一位當地縣政府官員如此向記者形容現階段的工作狀態。 設立雄安新區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大力發展科技創新產業,但是目前新區三縣的支柱產業中,無論是容城的服裝、雄縣的塑膠包裝亦或安新的制鞋等,均為勞動密集的傳統產業,很難與新區定位搭上邊,如何協調新區的高端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關係成為企業主們關注的核心問題。 對於新舊產業如何協調,這位元官員向記者表達了他個人的看法。他認為,目前存在兩方面機遇,一是當地產業的整合提升、消化吸收;二是向外搬遷轉移。 “現在當地傳統產業的佈局非常分散,同時技術水準、能力、規模各方面離新區的定位也有一定差距,其中有集中、整合、提升的機遇。”這位官員認為,從尊重現狀的原則來看,原先的特色產業不會完全消亡或者搬遷,只要整合、提升,能夠適應新區的發展需要,就可能繼續生存,並發展壯大。 但是,這位官員也指出,新區設立後,原來不符合環保要求、不符合科技創新引領的企業可能都要逐漸搬遷。比如造紙、印染等涉水行業以及部分勞動密集型傳統製造業。 既然要向外搬遷,那麼搬到哪裡就是一個問題。這位元官員告訴記者,現在不僅省內的區縣,就連西部省份的區縣也紛紛來容城進行洽談,希望承接容城的現有產業。“邢臺的、陝西的,都已經派人過來對接了,因為各個地區經濟發展層次不同,他們可能需要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來提供就業機會,所以要是有合適的他們也希望承接下來。” 在談到產業轉移及更新換代對當地經濟會有何種影響時,這位元官員告訴記者,從新區建設角度來看,創新驅動引領示範區的定位非常關鍵。“將來很可能會實行負面清單管理。符合發展理念的產業才能進來,因為這不是工業聚集地,而是研發聚集地。” 在他的理解中,服務業會隨著新區的發展逐步發展起來,但可能不會是新區的核心,只是補充。“核心還是科技創新引領示範區,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同時也要體現中央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理念。” 記者注意到,4月26日,雄安新區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的消息顯示,雄安新區臨時黨委、籌委會目前已接管雄縣、容城、安新三縣人事、黨務、社會穩定等工作,開始行使規劃、建設、國土等管理事權。 上述官員告訴記者,目前縣裡的工作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做好管控,二是對接全國各地希望參與雄安建設的企業與個人。外來的企業、個人,可以填寫資訊登記表,與政府部門建立最基本的對接聯繫方式,等到將來新區具體規劃出臺後,再進行深入對接。 “新區的發展肯定離不開專案建設,但是也需要等到產業規劃出來後,根據各個區位的功能劃分,才能逐步確定滿足新區發展要求的專案。”上述官員告訴記者,包括央企、地方國企以及中國大陸500強在內的很多企業都表達了希望參與建設雄安新區的意願。據瞭解,目前僅向容城釋放出參與意向的企業就包括鐵路、石油、新型材料、基礎設施等眾多門類。 “想來的企業太多了,現在已經不是招商引資,而是招商選資了,只有滿足新區發展要求的才能進入。當然,新區的建設也面向全世界公開招標,包括項目、建設、規劃等等。”這位官員的這句話似乎更值得玩味。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