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金融透視/陸基金公司紮堆股權變更 私募欲打造全產業鏈平臺

當前,越來越多的大陸國內外資管機構瞄準了大陸國內公募基金。不僅多家基金公司內部均發生了股權變更,既有新資本注入,也有“舊”資本調整結構;而在其背後,顯示的是各路資本對公募基金牌照的重視。此前的“公轉私”風潮漸漸消退,而公募牌照仍具吸引力。 公募牌照吸引力不減 10月16日,華安基金發佈公司股東變更公告,根據華安基金股東會及證監會雙方核准,華安基金原股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將其持有的公司20%股權全部轉讓給國泰君安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在股東變更完成後,華安基金的股權結構為: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20%。國泰君安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是國泰君安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本次股權變更完成後,國泰君安系將控股華安基金40%的股權,成為實際控股股東。 而早在今年初,國泰君安證券公告稱,將持有的國聯安51%股權全部出售,並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股權。今年8月,太保資管宣佈以10億元拿下國聯安基金51%股權,使之成為公募基金牌照放開後的第6家“保險系”公募。 8月初,華寶興業宣佈獲得全球私募大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49%股權的戰略投資。對於此次股權收購,華平投資稱:“堅定看好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和公募基金管理行業的長期發展前景,對華寶基金的投資是華平戰略投資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佈局。” 9月,證監會批復了多家基金公司的股權變更事宜,包括東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權變更。上海蘭生集團有限公司將所持有的東吳基金30%股權轉讓給海瀾集團有限公司。漢唐證券將其持有的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公司6.593%的股權轉讓給深圳市基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紅塔紅土基金2016年底提交的股權變更申請在今年9月11日終獲通過。 自然人持股成熱門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8月底,大陸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2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5家,內資公司6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管公司2家。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13家遞交了設立申請的基金公司。截至10月13日,仍有46家擬設立的基金公司靜待批復。 自2013年6月新基金法實施,公募基金牌照正式放開後,多家符合規定的券商、保險、私募等有實力的資管機構紛紛申請公募牌照。當前,鵬揚、凱石、博道等專注二級市場的陽光私募機構,九鼎、深創投、中科招商、新沃資本等創投機構紛紛拿到了入場券。 當前,銀行參股基金公司雖仍然影響著整個行業格局,多家銀行系基金已佔據了行業第一梯隊的位置;但從新獲得批復以及提交申請的公司中可以看出,整個行業將迎來多元化格局,在多家保險、私募基金申請牌照之後,期貨系基金公司迎來第二家申請。證監會公示資訊顯示,新紀元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於8月3日向證監會遞交了關於設立泓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請。 記者瞭解到,目前提交設立申請的46家機構中,不乏一些曾經“公奔私”的知名人士。分析人士認為,私募紛紛申請公募牌照,其實僅僅是拓展下游資金端管道的途徑之一,更大的目標仍是打通全產業鏈。當前包括九鼎、中植、和君在內的多家私募機構都開始全產業鏈佈局,通過並購、參股等方式,將下游資金端和上游投資端等業務收入囊中,力圖打造全產業鏈平臺,私募機構大金融、全產業鏈時代已全面開啟。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人持股正成為私募界人士進軍公募的熱門路徑,更是出現了股東全為自然人的公募基金公司。成為自然人股東的條件是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在境內外資產管理行業從業10年以上。2017年初,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得證監會批准,成為市場上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