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2015年台灣環境的危機與轉機

在時晴時雨的冬日,即將告別2015年。回顧這一年,台灣環境出現危機、也看見轉機。缺水、空污、土地濫徵、保護區解編、農地消失、法令向非法退讓等等環境風險,都將延續到2016年且持續擺盪。環境是永續之母,有好環境、才有好經濟、也才有好生活,而台灣值得我們更加努力,去贏得更好的未來。

一、十年大旱,缺水風險迫在眉稍

今年的頭號環境危機,是從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持續八個月的大旱,缺水讓民生、工業、農業都受到衝擊,同時讓我們看清事實,在氣候變遷下台灣已經不是我們所熟知年年可以下2500毫米雨量的國家,去年就只下1643毫米。

即使正常雨量的年份,也因為水庫淤積嚴重而蓄水量減少。而隨著人口往都市集中、工業成長,預估15年後台灣每日用水還要比現在多138萬噸,水要從哪裏來?

所幸大家已經看到這個危機,過去被視為禁忌的水價調整議題,終於開始有了討論空間。另一個轉機是12月1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有機會再拉出另一個供水系統,以補天然水源的不足。一方面擴大廢水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大家積極節約用水,才能在氣候變遷下永保台灣水資源的未來。

二、空污與能源的糾葛

第二個環境危機當屬空氣污染。入秋以來幾波境內、境外空污,讓細懸浮微粒PM2.5預報輕易就超過每立方公尺71微克的紫爆,而多數污染濃度高的地區都在中南部,長久累積的怒氣促成12月26日在台北的反空污大遊行。

環保署在2012年8月立法管制PM2.5時,立下2020年改善到年平均每立方公尺15微克的目標。如今四年過去了,2014年是23.5微克,只比前一年進步0.5微克,以這種牛步化的進展,四年後能不能達到目標是一個大問號。

而所幸還看到政府、立法院、民間持續努力著,今年終於突破過去16年空污總量管制無法施行的困境,6月環保署公告「高屏地區空污總量管制計劃」,經濟部也同意協助工廠在未來三年各項污染物減量5%。同時8月行政院核定國內第一個院版級的「清淨空氣行動計畫」,各項法令也逐步改善中。

然而,空污減量與能源息息相關,民間要求廢除燃煤發電的聲浪愈來愈高,但政府的回應等於斷然回絕。今年6月宣告「雲林縣禁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無效,經濟部能源局最新版的「能源開發政策評估說明書」中,20年後化石能源發電還高達78.7%。看來,空污與能源的戰爭還將持續在往後數年上演。

16日由於大陸強烈冷氣團帶來境外汙染物,全台灣各地PM2.5(細懸浮微粒)出現紫爆等級,圖為板橋測站測得的數值。(林俊耀攝)
16日由於大陸強烈冷氣團帶來境外汙染物,全台灣各地PM2.5(細懸浮微粒)出現紫爆等級,圖為板橋測站測得的數值。(林俊耀攝)

日前由於大陸強烈冷氣團帶來境外汙染物,全台灣各地PM2.5(細懸浮微粒)出現紫爆等級,圖為板橋測站測得的數值。(資料照,林俊耀攝)

三、農地非法工廠就地合法,法令退讓到何時?

非法工廠長期在農地上生產,廢水、空污沒有管理,造成緊鄰農地作物的污染威脅,經年累月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經濟部於是修法為自己及非法工廠解套,推動一系列「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方案,卻是一退再退永無止境。

先是讓農地上的非法工廠納管,接著原本不開放的特定農業區也找到解套之途,然後又有立委提案修法讓業者在「非法不用罰」的情況下永續生產。

農委會調查台灣地區耕種中的農地約58萬公頃,其中1萬5千公頃已達到污染或危害等級,以彰化地區最嚴重。法令一放再放,農地污染將擴大到什麼程度?

四、風暴中的農地污染與食安

而法令放寬更進一步助長農地污染的風潮。其中一項是環保署提出修訂「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從現行「一般地區」、「農地」兩區管制,再增加「工業區」變成三區管制。修訂前,「工業區」標準適用於「一般地區」,修訂後將工業區獨立出來,且重金屬管制標準比一般地區放寬二到四倍,部分重金屬甚至未列管。

另一項是環保署提出修訂「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將廢電線電纜、電鍍金屬塑膠、廢印刷電路板等12大項原本列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廢五金,改列一般事業廢棄物,如此一來廢五金就可以進口,這個在1990年代好不容易才禁掉,現在卻借稀有物資之名要開放,未來農地污染風險將更加提高。

五、清境農場崩解國土規劃

非法就地合法的戲碼還包括清境農場。清境農場有六成土地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每年百萬遊客直接曝露在風險中,南投縣政府不處理違建,卻在兩年前提出「新訂清境風景特定區計畫」,試圖讓違法就地合法而且還擴大。

今年7月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否決這個特定區計畫,南投縣再無理由不處理違法,否則將涉及瀆職。然而至今從中央到地方完全沒有處置非法的動靜。

從清境農場案例可以看見國土規劃的崩解,今年1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土計畫法」,究竟未來能發揮多少作用,清境農場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

清境農場的民宿。(呂紹煒攝)
清境農場的民宿。(呂紹煒攝)

清境農場有六成土地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每年百萬遊客直接曝露在風險中。圖為清境農場民宿。(資料照,呂紹煒攝)

六、解編水源區壓力還在進行中

水源區解編其中一個重要案子是,統一集團旗下的統樂公司,計畫在台南市玉井區、曾文溪自來水保護區內,建立全台最大、達300公頃廣的「統一夢世界園區」,這個地區是台南市玉峰堰水質水量保護區,建成後將是水源保護區內最大的觀光園區。由於環保團體反對,目前正在環保署進行二階環評程序中。

然而,今年11月立委在立法院提案通過,請經濟部評估將玉峰堰從目前的「家用及公共給水」,改為「工業用水專管」。如此一來,玉峰堰不再受自來水法規範,水質水量保護區可以解編,包括垃圾掩埋場、放射性廢棄物等禁止在水源區的開發也通通放行。當解編水源區變成政治籌碼,台灣的水源保護將成空談。

七、倒退中的水土保持

而就在此時,農委會水保局卻提出修定《水土保持法》,將應該劃特定水保區的範圍限縮到只剩下土石流潛勢溪流、崩塌地,以全國63座民生水庫為例,應劃設面積從205萬公頃減到33萬2千公頃,等於全面棄守水土保持工作。

回想20年前農委會成立水土保持局、並實施水土保持法,唯一目的就是透過專法、專責機構,做好水土保持,維護水資源安全。但20年來這個專法並未推動,全國96座水庫,只公告白河水庫、烏山頭水庫兩個水庫集水區為特定水保區,也沒有長期水土保持計畫及保護帶,水土不保,導致水庫淤積愈來愈嚴重。

在環保團體反對下,今年6月農委會終於在立法院的公聽會中表示願意檢討。但明年是否捲土重來,將是一個需要密切觀察的重點。

八、污染地區更污染,環境正義成空談

多數污染產業都設於偏鄉,是造成環境不正義的主要原因。其中高雄小港區的大林蒲,十大建設其中的大造船廠、大鍊鋼廠就位在這裏,隨後臨海工業區設立,電力、石化、醫療廢棄物焚化爐等4百多家工廠陸續進駐,大林蒲跟鳳鼻頭外圍三分之二土地遍佈紅白相間的煙囪、白色的油槽,早年的沙灘已填海造地鋪滿水泥。

但高雄市政府還不停手,接下來還計畫在這裏開發南星自由港、遊艇專區、國道七號、石化專區,一旦蓋成,城鎮唯一調節空污的西南風就變成傳送更多污染。歷任政府都強調的環境正義,對照大林蒲的處境真是一大諷刺。

)高雄小港大林蒲三面已被污染包圍,居民要求舊污染要改善、新污染不要增加。(朱淑娟攝)
)高雄小港大林蒲三面已被污染包圍,居民要求舊污染要改善、新污染不要增加。(朱淑娟攝)

高雄小港大林蒲三面已被污染包圍,居民要求舊污染要改善、新污染不要增加。(朱淑娟攝)

九、環評個案與總量的糾葛

此外,原本應為環境把關的環評制度,卻處於效能不彰的狀態,其中之一是健康風險被切割處理,只評估個案,不評估總量,導致一個空氣污染健康風險已超標的地區,個案環評照過不誤。於是原本應該發揮預防污染精神的環評審查,多少通過環評的案子還是持續在污染環境、危害民眾健康。六輕、以及今年通過的中科大肚山擴建案,就暴露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檢討這項,環評爭議將永無寧日。

十、土地徵收,還在持續崩壞中

而不當的土地徵收還持續在撕裂這個社會,原本應把關的都市計畫委員會、土地徵收委員會卻無法發揮審查功能,更進一步助長土地濫徵的危機。今年最指標的案例,是台南市政府以鐵路地下化工程為由提出多項都市計畫,今年5月在台南市初審通過,10月送內政部都委會審查,但土地徵收的公益性、必要性並未在都市計畫委員會中,被重視以及被認真審查。

依內政部統計,全國的都市計畫已供過於求超過600多萬人口,但各地方政府還是非常熱衷推動,導致土地濫徵情形還在持續進行中。2016年新政府即將上台,期待2015年的環境爭議能獲得解決,為環境永續找到出路。


相關報導
朱淑娟專欄:明年耶誕節,我兒子可以不必戴口罩上學嗎?
朱淑娟專欄:國民黨不應為了政治盤算,解編玉峰堰水源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