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訪澳:中國總理相隔七年後訪問澳大利亞 中澳關係正式破冰?

在中美矛盾加劇的背景下,澳大利亞與中國摩擦也在增多。
在中美矛盾加劇的背景下,澳大利亞與中國摩擦也在增多。 [Getty Images]

睽違7年,中國總理將再次訪問澳大利亞,許多分析表示這是兩國關係趨穩的跡象,但可能先從貿易開始解凍,特別是稀土以及被禁的澳洲龍蝦為主要焦點。

不過,在政治及安全議題上,有學者向BBC表示,坎培拉近年來轉向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親近的趨勢不大可能改變。因此,中國總理李強此次訪問澳大利亞,外界估計是兩國繼續試探彼此在相關議題上的斡旋空間有多大。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艾班尼斯)在本周投書該國媒體表示,中國總理李強的訪問顯示兩國關係已經穩定。

李強
64歲的李強是習近平團隊的核心幕僚之一,2000年代初, 習近平主政浙江時李強擔任其秘書長。他後來主政江蘇和上海。 [Getty Images]

事實上,中國目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澳大利亞鐵礦石的最大進口國,但澳洲廣播公司(ABC)指出,目前西方安全盟友正在爭奪電動汽車和國防所需的澳大利亞「稀土」。澳大利亞也是為數不多的對中國有貿易順差的西方發達國家。

墨爾本大學博士、台灣國家安全研究院副研究院黃恩浩告訴BBC中文說,李強訪澳之行,的確顯示出中澳關係「回溫」的趨勢,但主要仍局限在經貿關係的範疇。他舉例稱,目前澳洲的經貿發展仍相當倚賴中國市場,而中國經濟一部分亦長期倚賴澳洲的天然礦產,例如鐵礦與煤礦等。

換言之,澳中雙方是有共同利益的,黃恩浩說,若在貿易上與北京交惡而折傷經濟並不符合澳洲利益,「所以澳洲在對中國的外交層面上,大都是採取兩手策略,也就是在經貿上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在戰略上則追隨美國印太戰略的部署。」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全球中國樞紐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則向BBC中文表示,中澳關係逐漸穩定,但距離恢復正常或原狀還很遠。

宋文笛稱,並非所有雙方過去祭出的貿易制裁都被解禁了,此外,目前至少還有一位知名的澳洲公民楊恆鈞現在被關押在中國監獄並被判決「死緩」。因此,當下仍是雙方「試水溫」的階段。

據澳洲媒體報導,阿爾巴尼斯表示將會對李強當面提及他對楊恆鈞以及台海和平議題的關切。

Yang Hengjun
楊恆均是一名博客寫手,也曾是中國外交部工作人員。 [YANG HENGJUN/TWITTER]

李強:分歧「不應成為鴻溝」

中國總理李強將於6月15日(周六)至6月18日(周一)訪問澳洲,在這之前他已經先訪問了新西蘭(紐西蘭)。在當地時間13日下午,李強與紐西蘭總理舉行了會談,中國並宣佈將把新西蘭納入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

據新華社報道,周六(15日)李強將從新西蘭飛抵澳洲,首訪南澳城市阿德萊德,並參觀阿德萊德動物園裏的熊貓(後者是南半球僅有的一對熊貓),之後會拜訪首都坎培拉及西岸大城伯斯等。

李強還將在阿德萊德與葡萄酒出口商會面,出席由澳洲外長黃英賢主持的午餐會之後再飛往澳洲首府堪培拉與阿爾巴尼斯會面。訪澳之後,李強將飛往馬來西亞拜訪該國領導人安華。

事實上,前天在新西蘭展開國事訪問的李強便公開提及,中國願同新西蘭持續擴大貿易規模,「兩國之間的分歧『不應成為鴻溝』」。

有學者據此向BBC中文表示,這應該是北京希望與澳洲重啟往來的初步戰略,也就是先管控分歧,從貿易上開始一步一步試探彼此能給的空間有多大。兩國都不寄望一夜之間兩國就能盡釋前嫌,立即和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6月1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時表示,今年是習近平對新西蘭、澳大利亞成功進行國事訪問10週年,而中國和澳大利亞都是亞太地區重要國家,「經濟高度互補,合作前景廣闊。鞏固和維護中澳關係發展勢頭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期待」。

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慶祝他在聯邦大選中勝出。
澳大利亞總理在本周投書該國媒體表示,中國總理李強的訪問顯示兩國關係已經穩定(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慶祝他在聯邦大選中勝出)。 [Getty Images]

中澳關係解凍?

事實上,今年3月底中國外長王毅就已經在坎培拉先後與澳洲外長黃英賢及阿爾巴尼斯會晤,彼時王毅呼籲稱中澳關係「不走回頭路、不開倒車」,象徵了中澳關係「確實回溫」。

但是,許多分析仍認為,當下澳洲的整體國情,對比七年前的中澳政經關係較親密的情況業已改變。澳洲社會及政客對北京的防備升溫了,現在的兩國破冰往來仍是在試探水溫。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便對中國媒體稱,去年阿爾巴尼斯訪華就是中澳關係回暖之信號,「那麼今年李強總理訪澳則是兩國關係回暖的實際行動證明」。陳弘又稱,李強之行說明兩國總理年度會談機制業已全面恢復,雙方關係基本達到穩定,「向回暖升溫的方向發展」。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中澳關係開始緊張。中國先是暫停了價值200億澳元的澳大利亞農業和礦產出口,2020年澳洲公開要求北京調查肺炎大流行起源後,中國開啟貿易報復,對澳洲煤炭、大麥、龍蝦及牛肉等產品祭出嚴苛禁令。直到2022年澳洲工黨政府掌權後,中國才陸續取消貿易壁壘。

澳洲廣播公司稱,澳洲蝦農希望李強此次來訪讓中國能解除對澳大利亞活龍蝦的進口限制。但是,澳洲雖然在經貿上開始與中國和解,希望打開雙方過往的相互制裁,但在安全議題上,坎培拉似乎仍持續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親近。

針對阿爾巴尼斯本周在澳洲媒體發表的文章,宋文笛稱阿爾巴尼斯在文中寫到,「中國和澳大利亞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因此歡迎李強訪澳的目的其實是「通過對話……直接有效地管控分歧。」

此外,阿爾巴尼斯在投書中又稱北京對澳大利亞海軍正在採取危險的「灰色地帶」的軍事演習,又指雖然貿易關係是互惠互利的,但澳洲將堅持其外國投資審查程序,並已經否決了中國在澳洲的多項投資。宋文笛認為,這是「澳洲總理微妙地暗示中國仍然是一個安全威脅」。

戰略學者黃恩浩博士則強調,這次李強訪澳之行會降低澳洲與中國之間的戰略敵對關係的可能性不大。黃恩浩向BBC中文解釋,原因是目前印太區域美中戰略的對抗局勢不變,加上中國軍事影響力積極在台海、南海與南太等區域的擴張,「中國威脅仍是澳洲主要的國防安全考量」。

黃恩浩舉例,從澳洲國防部今年公布的「2024國防戰略」報告內容來看,儘管澳洲不直接稱中國是威脅,但是卻明白提到北京在追求戰略目標時常採用「強制手段」等「強行處理領土爭議,這將加劇區域軍事衝突升級和誤判的風險」。

黃恩浩在分析該報告時解釋說,澳洲採取「拒止戰略」(Strategy of Denial)的目的是在任何衝突開始前進行嚇阻,防止任何潛在敵人透過武力脅迫澳洲。黃恩浩表示,由此可見工黨政府的國防戰略「將中國視為威脅,所以澳洲正在積極加強軍事建設以提升國防軍因應威脅的能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參與奧庫斯(AUKUS)合作」。

澳大利亞中部愛麗絲泉以北的阿拉弗拉·諾蘭項目
目前澳洲的經貿發展仍相當倚賴中國市場,而中國經濟一部分亦長期倚賴澳洲的天然礦產,例如鐵礦與煤礦等。 [Arafura]

根據該報告,澳洲必須與主要戰略伙伴美國更加緊密合作,但也必須與其他重要伙伴合作,特別是日本、新西蘭,以及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區伙伴,包括韓國、印度、英國等其他國家合作。

不過,澳大利亞前總理、現任澳駐美國大使陸克文(Kevin Rudd)6月6日在美國發表演說中特別提到,若台海發生戰爭將給全球帶來「翻天覆地的」後果,其影響恐怕將與二戰一樣巨大。

陸克文提及本月即將過71歲生日的習近平,若希望實現兩岸終極統一,那他應該會在未來10年就付諸行動。不過陸克文強調,中南海是否會發動台海戰爭,取決於它對美國威懾力量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