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秋自曝「骨刺切破盂唇」 專家分析關鍵核心問題

主持人李艷秋在社群發文提及,自己被診斷「左髖關節緣外傷性軟骨破裂合併髖臼關節壓迫症候群及關節炎」,骨科醫師認為,可能是因為外傷導致髖關節盂唇部分撕裂傷,因關節盂唇破裂導致疼痛,關節不穩定才長出骨刺,所以核心問題不是骨刺,骨刺是結果,而50至60歲左右,正是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對於髖關節的保養,還是建議靠正確的運動,強化大腿跟臀部力量、增加髖關節穩定度。

李艷秋在文中提到,自己是「左髖關節緣外傷性軟骨破裂合併髖臼關節壓迫症候群及關節炎」,醫生診斷,左股骨上蓋了一個骨刺組成的屋頂,切破了盂唇,未來她不能再跑長距離,重訓也要小心翼翼,連走路都要停下來敲敲打打,屋頂只會愈來愈高,不會自己消失,所以決定消滅它。

開業骨科醫師陳建宏解釋,骨頭根骨頭之間是關節,關節外有一層關節囊,維護關節囊穩定度的是「關節盂唇」,人體會有關節盂唇的部位,主要為肩關節與髖關節,李艷秋的狀況,可能是因為外傷導致髖關節盂唇部分撕裂傷,醫師基於在影像X光片未看到明顯退化跡象等原因,而安排進行核磁共振,否則患者到一定年紀,未必會安排髖關節盂唇重建手術,因為預後不見得會好。

李艷秋也提到,「算算腿上的錨釘,右四左二,已經有半個機器人的FU」。陳建宏說,這些其實是帶線的錨釘,醫師把釘子打在骨頭上,再用線把破掉的關節盂唇縫起來,全名的診斷應該是「關節盂唇破裂併退化性髖關節炎」,核心問題是關節盂唇破裂導致疼痛,關節不穩定才長出骨刺,所以核心問題不是骨刺,骨刺是結果。

陳建宏說,關節的結構包含韌帶與外部肌腱等,如果是關節旁的軟組織受傷,關節就會不穩定,一不穩定就會讓關節疼痛增加、軟骨磨損程度加快,「這個原因不是來自退化、是來自外傷」,所以會稱為創傷性關節炎,例如年輕時運動傷害,造成半月板受傷、關節不穩定,膝關節就會受傷,常見於運動選手的「關節盂唇」,同樣是外傷造成。

陳建宏表示,關節炎的基本定義,就是軟骨的磨損,一但軟骨磨損變成硬骨在磨、會非常不舒服;另外,軟骨本身沒有血管,做藥物注射的效果不見得很好,但他認為治療最重要的,應該是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復健等,臨床上有感改善。

陳建宏強調,要了解疼痛原因,到底是軟骨磨損或者骨刺影響,但骨刺本身不會痛,除非壓迫到神經,因為骨刺是關節不穩定,身體代償長出來的,而關節炎的病人,關節周邊的軟組織勢必會代償性受更多力量,所以這些軟組織磨損、狀況不好的問題勢必會加快,導致活動穩定度下降、疼痛感增加等。

台灣的運動項目,很多時候都強調專項,陳建宏指出,如何疼痛控制,且有足夠暖身收操是一大重點,因為很多有打羽球習慣的,到一定年紀會出現肩關節盂唇、旋轉肌腱疼痛等;打高爾夫球的,到一定年紀換會頸椎不好。

陳建宏表示,50至60歲是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而退化性髖關節炎和退化性膝關節炎相比,比例約1比10,膝關節比例高得多,髖關節炎的退化,多半是舊傷癒合不良,或喝酒喝得多、長期使用類固醇,造成缺血性髖關節炎,體重增加、姿勢不正確也可能影響;保養部分,則強化關節旁的肌肉力量,以髖關節為例,建議強化大腿跟臀部力量,把深層肌肉練好、增加髖關節穩定度。

基隆長庚醫院骨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唐浩哲說,「外傷性軟骨破裂」,主要和運動傷害與骨頭構造有關,症狀表現以疼痛為主,提醒民眾如出現異常疼痛就要就醫,症狀輕微可考慮關節鏡手術,較嚴重就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和運動、生活習慣等都有關,常用到髖關節運動項目,如跑步、足球、舞蹈等,也是高風險族群。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滅蟑藥一晚被吃光卻沒屍體…他目睹「吃到飽」崩潰求助 網力推除蟑好物
台灣街頭驚現大型不明物?「枯葉狀生物」小跳步飄走 還轉彎躲藏
外籍服務員不懂習俗?素食桌上葷菜 新娘氣炸:毀掉我的婚宴
長者「1體型」恐增死亡率!重症醫盤點「2生活習慣」維持標準身材助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