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宸觀點:教育體制不做根本性翻轉,台灣沒救了!

台灣教育體制已經是接近癌末的疾病。過去30年中,我走訪超過40個國家,多是社會水平比較發達的國家,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並不是美國,而是歐洲的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北歐,像丹麥、瑞典,芬蘭,瑞士、荷蘭,這些國家都有高水平的教育制度,是台灣這樣相對小國所應該要學習的對象。

我們以為我們是一個大國,動不動就去跟美國做評比,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教育改革在台灣,從李遠哲開始到後任部長,大量增加大學預算,五年500億,五年650億,目標定在「培育排名世界前一百名大學」,國家領導人心裡在乎的,是追求世界的形式名次。

但是,我們高等教育在過去20年到底辦得好或不好,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台大葉丙成教授,在過去4年當中,在台灣提倡所謂翻轉式教育。概念大概是說:在課堂上並不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黑板、學生做筆記。而是由老師把今天要探討的主題,不管是一個文學議題,還是一個物理議題,先把題目和可以課前閱讀的參考資料,透過網路讓學生收到,學生來上課之前在家裡先溫習,閱讀資料,基本該知道的,不需要跟著老師抄黑板,可以透過閱讀自我學習。

讀完了以後,到課堂上要幹什麼呢?進行討論。

老師不再是教書匠,老師不是用公式一步一步推導,理論一個一個講解,老師到課堂,先花十幾分鐘把重點概述一下,然後進入討論。學生有無預習,這時一看就很清楚了。有準備的就會先發言,提問「老師,看到某一段看不懂,覺得奇怪,請解釋一下」、「這個論點這樣講,好像不會得到那個結果。」老師說,「問的好,其他同學有沒有什麼解釋呢?」有同學就說:「我看懂了,我可以告訴你,什麼什麼 .. 這樣這樣 ..。」所以,同學可以教同學,不一定要老師教,同學講的當然不一定對呀,或者不夠完整,老師也不會立刻糾正,接著詢問;剛剛A同學對B同學的解釋,大家有沒有共同的看法,這時C同學舉手說:不是這樣子的,我認為應該是怎樣怎樣怎樣…

所以整個課堂是在學生已經有準備,有題目有溫習的情況下,大家討論。

學生如果功力更高強的,除了老師指定參考資料,還讀了其他文章,這時D發表意見了:我讀了另外一篇文章,他的意見跟作者的主張是相反的 …。

那這時豈不變成更有趣啊,大家於是開始辯證議題,到底誰對誰錯?透過辯證,學生是不是學得更多啊?即便中間有少數懶惰學生,沒有事先溫習,但是透過同學的解釋,同學的問題,同學的辯證,他學的會不會比老師一個人講,學生不認真聽,學得更多更有趣呢?這個方式叫做翻轉型教育。

(圖/葉丙成@Facebook) 
(圖/葉丙成@Facebook)

台大葉丙成教授,在過去4年當中,在台灣提倡翻轉式教育(圖/葉丙成@Facebook)

翻轉教育的目的,不是讓老師變得比較輕鬆,而是讓老師不再用填鴨式方式教學生,老師在關鍵時刻,起畫龍點睛作用,引導大家思維,那他自己就必須融會貫通,也會從學生觀點獲得他自己沒想到過的,這才是真正的教學相長。

這樣的教育理念與方法,不一定要等到大學!其實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獨立收集資料,做理性辯證的能力。

芬蘭人認為國家競爭力、國家的未來,奠定在小學教育,最好的大學生畢業後,應該從事的工作是小學老師。小學教育給的是一種品德與公民素養的教育,不是知識灌輸,大量知識的灌輸可以等到他到達一定心智程度以後再增加。

小學應該是透過生活體驗,透過遊戲,透過團體活動過程,讓小朋友們能夠接觸各種成為一個健全國民所需要培養的環境。在小學裡面,老師會跟大家探討,家庭裏面父親母親的角色,如何有效使用金錢,朋友之間如果發生不同意見,應該要怎麼樣和平相處。

曾經有一個台大地理系的博士班學生做了一篇論文,證明過去40年,台灣大學學生家長,住在大安區有統計上明顯的增加,就是家長是中產階級,重視教育,貧窮的,或者特別調皮搗蛋的,有特異能力的,他只懂美術,只懂數學,其他不好的,進不了台灣最高學府。

在我們的教育過程當中,只有在小學的時候,同學來自於最不相同的家庭,因為高中我們是考進去,到了大學更是考進去,所以其實學生的家庭的背景,越來越趨近於同質,只有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同學有家裡是億萬富翁,也有可能他的父母親是在夜市擺地攤,有的是醫生的小孩,有的父母親不識字,有的父母親甚至是吸毒黑道流氓,什麼都有可能,我們也只有在小學的時候,同學的背景是差異性是最大的。

如果你在一個小學班上,不是菁英小學,也不是一個刻意能力分班的小學,學生跟學生的背景差異非常大,價值觀念也差異非常大,這是一個最好培養公民素養,國民素養的差異,因為其他小朋友的想法跟他不一樣,其他小朋友說不定還霸凌他,有些小朋友覺得錢不是問題,有些小朋友連午餐的錢都交不起,這時候如果能出現一些課程,老師慢慢培養他,讓他有同理心,知道社會上有不一樣的背景,你知道在丹麥,法律上規定,小學生跟初中生,1週至少要上2個小時的課程。學校教什麼呢,課程的名稱就是「同理心」,找一些不同背景的小朋友,不同背景的長輩,或不同背景的哥哥姐姐來講,其他小朋友沒聽過的事情,他家裡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在家裡他住在豪宅,或者他住在貧困區,他不知道有這種事情,六年的小學,當然在歐洲有一些小學只有5年,他把初中變成4年,或者把高中變成4年,所以我們是可以考慮5-4-3,或5-3-4的制度。

芬蘭教改再進化,全面推動強調跨領域和團體合作的主題式學習。(示意圖,圖/Alexis_Brown@Unsplash)
芬蘭教改再進化,全面推動強調跨領域和團體合作的主題式學習。(示意圖,圖/Alexis_Brown@Unsplash)

芬蘭教改再進化,全面推動強調跨領域和團體合作的主題式學習。(示意圖,圖/Alexis_Brown@Unsplash)

小學教育的核心在生活教育,當然,他需要認識字,他也該懂怎樣去讀完一篇文章,一本書,他要會加減乘除的基本數學。大家如果去過美國就知道了,美國人不太會減法,超市你買一個87塊,你給他100塊,我們這裡大家都知道我只要找13塊就對了,美國人不是這樣找,倘若你給我87,他就像上加88、89、90、91…,他們找錢時是用加法加到100,美國國民普遍連減法的部分,更不要講說除法,但美國是不是世界強國?

為什麼每個人要學解析幾何,每個人都會代數,每個人都會微積分?在美國,這些只有少數人會,但是小學基本的算數,基本的語文,基本的甚至於像音樂的欣賞,聽得懂這是一首很好的歌,看得懂這是一幅好的繪畫,對顏色的辨認 度,對於基本生物,地球科學物理化學的了解,這就夠了,要淺不要深,我們現在拼命的在加數學,加英文,還有人竟然提議要寫程式,教小學生寫程式,小學生每天累死了,請問他有什麼時間去做生活教育,完全搞錯了!

小學就是要一個要完全翻轉成為同理心,生活體驗,知道怎麼用錢,知道社會上有哪些不同的角色,警察是做什麼的,小偷是幹什麼的,騙子是怎麼騙人的,他要知道這些事情,這是小學教育應該要著重的,所以我們整套教材要全部翻掉,全部重頭設計,不是指是課程大綱這樣的問題,是全套的教育思想理念要完全改變。

到了初中,初中要開始學一些基本的知識,因為我已經十二歲、十三歲,吸收能力比較強,開始接觸英文,開始要去了解國際性的世界是長什麼樣子的,法國歷史,法國大革命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有拿破崙跟希特勒,開始要把知識稍微擴充,可是不能說我喜歡某一個東西就只學某個東西,因為這個社會上還是有一些普遍性的知識,初中要開始增加知識的傳授,但是不要深,要淺而廣,我們現在的初中為了要考高中就補某幾科,其他的通通不念,不念音樂不念美術,如果準備將來要讀商,就不會去念太深的物理化學,如果將來是理工科的,歷史地理干我屁事,通通都不念了。

我們有很多的理工院士對基本的歷史地理知識是沒有的,我們有很多的文學大師,某旅日女作家,以寫A片著名的女作家,他連初中基本的物理化學基本知識都沒有,這都是在教育下的產物,所以我們整個初中,是要把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文民國家的公民,他所需要知道的一些普遍性的知識,每一科都要涉獵,從最旁邊的美術、音樂文學欣賞,一路到最右邊的數學、物理,這整套的東西通通都要學,但是教材不要難,我們從初一開始就把教材搞得很難,然後就開始測驗,你不好就是後段班,放牛班,好的就是資優班,前半班,我們從初中開始就放棄了一半的孩子,孩子也是自我放棄,我是學校裡面後半班、放牛班的,我的人生就不需要學習知識,沒有學習知識的能力,連課本也看不懂。

*作者為資深公共評論員。本文為「翻轉教育」上篇,明日待續。


相關報導
到頂尖學府攻讀博士就是超級書呆子?答案完全相反,她在劍橋大學看見3項高教的真諦
不過是寫暑假作業,竟全國上下都來幫忙!為何日本小學暑假作業,甚至強過許多大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