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的困境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最近外交部長林佳龍密集在世界各國的重要媒體上,以當地語言發表文章,其主旨千篇一律,那就是質疑聯合國2758號決議,反對將之與台灣代表權掛鉤。這一波大外宣的操作當然也有大內宣的目的,因為林佳龍每發表一篇文章,就會在台灣內部搭配一篇相應的報導,可謂內外宣傳雙豐收。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台灣內部的宣傳,還是在各國當地的輿論場上,這一系列操作都不可能掀起什麼波瀾,台灣內部不會因為幾篇無關痛癢的報導,就會認可林佳龍甚至賴清德的外交能力,更不會天真的相信台灣就能因此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至於在國外,可能會讓一些原本不關心或者不了解台海問題的當地讀者產生一絲興趣,但也僅止於興趣,畢竟這牽涉到歷史、政治和國際法等諸多高深的學問,一般外國讀者只會看得霧煞煞。

對於各國政府而言,其遵循的一中政策則幾乎可以斷定不可能有任何改變,更不必寄望於他們會在聯合國的場合中替台灣發聲。要知道,就連美國政府已經多次公開表達支持台灣,也包括質疑2758號決議,但美國政府也沒有在台灣參與聯合國,或者其他國際組織的正式提案中扮演任何角色。可見,這個議題也至多是部分國家牽制中國大陸的炒作工具,無非增加一些口水之爭而已。

一個有趣的觀察點在於,林佳龍就任外交部長之後,為何選擇這種方式刷存在感?這可能跟他所處的政治困局有關。因為他確實也沒有其他方式來對外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效;相較而言,林佳龍並不像前任吳釗燮那樣充滿戰狼氣息,其對中國大陸的用詞用語也都相對克制,這就注定了林佳龍難以像吳釗燮那樣依靠雷人雷語來占據媒體版面。

當然更重要的是,吳釗燮可以獲得「層峰」力挺,無論丟失多少邦交國都不需承擔政治責任,而林佳龍的處境則可謂如履薄冰,眾所周知他的外交部長一職原本不屬於他,而他所領導的正國會也必須全力配合賴清德的權力布局,方能在民進黨的政治版圖保留一席之地。

但林佳龍畢竟是有企圖心的政治人物,外交和國際政治也多少與其專業相關,因此,即便處於不利的政治地位,他也依然希望能夠有所作為,所以他明知不可為也不得不為,至少可以給賴清德一個交代。只是林佳龍終究也必須面對一些實質問題,那就是僅存的幾個邦交國已經出現動搖,剛剛閉幕的中非合作論壇高峰會,再讓唯一未與大陸建交的史瓦帝尼站上風口浪尖,若說邦誼永固,那純粹是自我壯膽。

最微妙的當然莫過於教廷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升級,教廷官方已經多次表達願在大陸設立常設辦事處,這幾乎就是台梵即將斷交的徵兆。相應地自然還會在中南美洲出現連鎖反應,這也就意味著林佳龍必須面對新一輪斷交潮的出現,屆時他要不要負上政治責任,這無疑會成為他的重大考驗。